丹青中國——2024杰出藝術人物 方實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們見證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耕耘與卓越成就,他們用筆墨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藝術畫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
本次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書畫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杰出藝術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以筆墨為媒介,以畫作為載體,傳遞著真善美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技藝精湛,更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社會的關注與擔當。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個人風格與情感,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方實 ,1972 年生于江西景德鎮,字心悟,號隨心陶人,景德鎮慕圓(求圓)軒主,
大學夲科文化。
第五屆江西省工藝美術家,江西省工藝美術師,國家一級技師,景德鎮陶瓷美術
家學會副主席,景德鎮陶瓷專業人才協會副秘書長,景德鎮高技能陶瓷藝術畫院高級 畫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與《名家講堂》欄目
簽約藝術家,水墨丹青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畫院理事。
傳承的筆墨與現代藝術思想交融,注入畫家夲人的性格、情趣、藝術氣質與知識 結構,表達真實樸實自我的藝術世界,不斷求索進取中,逐步形成明顯的藝術風貌:創 作的畫面瀟灑自如,行筆有形有趣,色彩沉穩而亮麗,構圖巧妙,張馳有度,松緊有 節,皆跌宕有致、氣貫勢連,富于生機與活力。師從余效團,一直遵循"外師造化,中 得心源" 的創作理念,其山水中的房舍、小寨、樹木、松樹、欄桿、碎石,小路、木橋, 用筆老辣中顯稚拙抽象,質樸中顯幽趣,清雅中有內秀。刻畫以極富景德鎮地域特色 的有時代感的老房子最有特點,同時形成小寨人家,山鄉春色等經典畫面。在陶瓷工 藝上創造釉上指畫山水,以手指的靈活度點,拖,疊加,不同方位角度擊打接觸,間 以毛筆蘸膠水黑料在平整光滑的釉面上產生類似于山水效果的肌理美;在國畫技藝上 有個人特色的山水語言一麻花皴,行筆剛硬中有圓滑柔性,曲線中又有折線,線條彈 性猶如麻花一樣相互穿插纏繞、拖拽拉扯,側鋒漸多,善用泥里打滾線(轉筆,節點筆, 搭筆,快筆,翻筆,壓筆,橫筆,戳筆,跪筆,倒筆,鉆筆,抖筆,枯筆,彈鋒,偏 鋒,逆鋒,撞鋒) ,線面一筆之中相互轉化,泥里拔鞋點,反向、八字(人字)點(劃) ,釘 頭點,圓點,方點, 勾勒洗染皴擦一氣呵成,多表現秀美的江南山水,那種綿密又被 少許風化的狀態,和被水沖刷的有點溜光的石塊,不斷摸索中拓寬了自然界山石在千
年藝術中的表現方式,承繼中又有創新。
《佳氣山川秀》(癸已)2013 年 尺寸 45x80cm
“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 ”。 千百年來,江西景德鎮何以能夠成就瓷 都偉業?何以能夠創造出舉世矚目的陶瓷藝術珍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集天下 名窯之大成,集各地良工之精華 ”,它從唐朝武德年燒制“饒玉 ”,到宋朝景德年間“天 下咸稱景德鎮瓷器 ”,再經元、明、清三代奠定“瓷業高峰 ”的地位,各地匯聚而來瓷 都的能工巧匠功不可沒,《浮梁縣志》中沈嘉征《民窯行》詩曰:“景德產佳瓷,產瓷 不產手,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真實地記載了歷史上的景德鎮以海納百川的胸懷, 吸引了全國各地造瓷良工巧匠匯聚于此生產佳瓷,精進技藝,共同成就了景德鎮作為
世界瓷都的歷史地位。
方實先生把在景德鎮的所有時間都沉浸在瓷畫里,憑著自己扎實的繪畫基本功,
他很
經過多年的反復揣摩和實踐,方實先生終于以自己的辛勞、智慧與才情獲得了藝 術上的豐收,近年來,他的陶瓷力作屢獲國際、國內大獎。他創作的一件件陶瓷藝術
佳作在業界廣受關注與好評。他的瓷畫,既秉承傳統,又貼近生活; 自然生成,有感
而發;用心寫來,水到渠成。作品始終充滿了一股氣場,一種張力。看他的瓷畫中, 用筆大膽、酣暢潑辣,枯筆、渴筆、潤筆,爆發有力而又控制得當;用墨飽滿、靈動 瀟灑,濃墨、淡墨、焦墨,元氣淋漓而又富于變化。在他筆下,無論是險峰巨石,流 瀑松風,還是亭臺樓閣,竹林茅舍,皆以短密墨線疾走徐行、前勾后搭,穿針引線, 意到筆隨,筆筆要害!就這樣于筆墨濃淡變化中,幻化出一幅幅或雄渾巍峨、或迷蒙
氤氳、或蒼樸奇峻、或華滋郁潤的瓷畫。
《家住昌江兩岸邊》(乙末)2015 年 尺寸 59x54cm
《溪上青松秀色開》(丙申)2016 年 尺寸 45x115cm
《秀山幽谷宜人居》(乙末)2013 年 尺寸 45X80cm
《山亭青翠碧溪深》(乙末)2015 年 尺寸 45X80cm
《萬壑樹聲滿千崖》(甲午)2014 年 尺寸 45X115cm
《煙雨江山醉春暉》(癸巳)2013 年 尺寸 45X115cm
《眼前萬里江山》(乙末)2015 年 45X80cm
《自有云霄萬里高》(癸巳)2013 年 尺寸 81x4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