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國——2024杰出藝術人物 饒永才
在丹青的世界里,我們見證了無數藝術家的辛勤耕耘與卓越成就,他們用筆墨描繪出了一幅幅動人心魄的藝術畫卷,用色彩勾勒出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生活場景。
本次活動旨在表彰那些在書畫藝術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杰出藝術家。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但共同的是,他們都以筆墨為媒介,以畫作為載體,傳遞著真善美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技藝精湛,更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探索,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對社會的關注與擔當。他們的作品不僅體現了個人風格與情感,更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饒永才,男,漢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書法師,中國書畫家研究會會員。1953年出生于四川省內江市,副教授,九三學社社員。
自幼習字,酷愛書法藝術,長期遍臨古今名帖和各家書體,精心吸納眾長,對己作品努力風格化融煉。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38cmx34cm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賽并獲獎。 1995年獲“藝術名人”稱號,入編《世界書畫家經典》。2002年入編《中國書法家選集》。2018年8月,應央電“老故事頻道”特邀,參加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藝術名家——饒永才書法作品展播”活動。2019年“五一”勞動節,人民日報網站推出的“原創快評:全國重點推薦藝術名家——饒永才”,就其取得的藝術成就作了詳盡推介。2021年5月“建黨百年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傳承人組委會”與“央電文化強國欄目組”共同授予“建黨百年 全 國 首批書法傳承人——饒 永 才”榮 譽 稱 號。2021年12月作品入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翰墨 不負丹青》大型書畫集,全國發行,此畫集已為國家圖書館、二十家省級圖書館及十四所國內知名大學圖書館永久收藏。2022年5月,作品入編《大國 大家》大型書畫集,組委會授予“大國大家杰出優選人才”榮譽稱號并頒發榮譽證書。2022年12月,作品入編《大道同行——中國藝壇名家雅集》(同編共五位作家,其他四位是范迪安、何家英、蘇士澍、孫曉云),組委會頒發了“中國藝壇杰出藝術家”榮譽證書。
曾應著名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先生之邀為其書寫了岳飛詞《滿江紅》并為馬季先生所收藏,馬季先生特書寫了“惠風和暢”四尺橫幅作品作為回贈。其作品多年來分別為臺灣、韓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中外親朋好友和民間組織收藏。
《五湖四海》66cmx45cm
獨創一體功力卓 翰墨自掃書壇弊
——記著名書法家饒永才
華藝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央視著名書畫評論家史峰
柳公權為什么修得書壇骨功?王羲之為什么贏得翰墨圣名?蓋因他們都在書法修煉的歷程中獨創一體的書法成就。今人饒永才為什么能在書法領域里自成風格,知其者眾,識其者多?也是因為他苦心傳承書法傳統,以其勤奮和艱辛造就了他獨創一體的書壇卓功。
饒永才的書法,辨識標簽非常鮮明。就如同我們見骨力獨特可識柳體、見潤豐大氣可識顏體、見方切遒正可識歐風一樣,見筆法多姿造型各異章法獨特可識饒永才作品風采。總之,他的創新新風蔚然,十分動感,誘人咀嚼綿綿。書法修煉,似乎一講到創新就易技入歧途,一談師承似乎只能守舊而不越規。
其實不然,饒永才修書法,心中自有大算盤,他深知書法歷史
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如果沒有創新,那書法必定會永遠停留在削甲刻石的原始狀態而難有一代代新碑史就。創新,是饒永才書法執著前行的修行姿態。他對法度不講、臆亂胡寫、傳統不師、江湖走書的“偽創新”之風氣不屑一顧,始終砥礪自己“守舊而不僵,創新而有矩”,數十載守寂不移,拓新不止。自幼喜愛上書法始,他觀帖悟碑,先探金石篆隸之高古美質,繼攻唐楷魏碑端莊謹嚴之形態,爾后追二王、習張旭……日月提純,終形成了他獨有的行草書風格。百歲大學老
教授黃崇智賞識他的書法修行功力,拈須深思,為其賦詩一首。
詩文:古法羲之和獻之,今人轉意更多師,冢中頹筆哪無用,掣取蛟龍出墨池。黃教授還親筆書寫成四尺橫幅書法作品贈之以示嘉勉。當代書壇篆刻書法大師姜公醉先生不輕易置評他人作品,他在認真審閱了饒永才的書法作品后微笑吐露四個字:“寫得不錯”,這四字可謂金質美評。饒永才曾應著名相聲藝術大師馬季先生誠摯之邀為其書寫了行草體的岳飛詞《滿江紅》并收存,馬季先生收存后欣然命筆書寫了“惠風和暢”四字的四尺橫幅作品作為回贈。馬季先生不僅是相聲藝術大師,其書法造詣很深厚,他對饒永才的作品甚是欣賞,評價是一個字“狂”。他還說:要用饒永才的字臨帖,學學這種狂字書法的風格。
獨創一體功力卓,翰墨自掃書壇弊。饒永才長期執教高校中文,副教授職稱,還是中國民主黨派九三學社社員。他的人文修養始終伴隨著他開創書法風格的步履。他的“文人風骨”在他的個性化的書法創新里,總是透示出傳承綿綿不息的書卷氣息,剛韌與飄逸并存,靈秀與蒼渾共融。他用極富個性的點頓、回環、提按、疏密、枯濃、正欹重塑書法的時尚與高古,這,正是文人書法的入境大品質!
2018 年 3 月 23 日
《書山有路》 138CMX68CM
《仰之彌高》138cmx68cm
《道無窮》 97cmx57cm
《濤聲依舊》138cmx34cm
劉禹錫《陋室銘》156cmx48cm
《品茗悟道》97cmx57cm
孫髯《撰滇池長聯)134cmx68cm
毛澤東《沁園春 雪》138cm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