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首屆新質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葛玄養生小鎮圓滿舉辦
2024年12月8日,在樟樹市人民政府、中國康復醫學會康養工作委員會、江西省科學養生研究會、江西省宜春市科學技術協會、江西老齡工作委員會專業指導下,由中國藥都中醫藥博物館、江西省醫養服務行業協會主辦,由中國藥都·葛玄養生小鎮、中科觀執智慧康養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24首屆新質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中國藥都·葛玄養生小鎮圓滿舉辦。樟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傅凌云,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黨俊武,河南省醫學科學院康復醫學研究所所長鄭鵬遠,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宜居養生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晉,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二級研究員、中科觀執智慧康養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洪波,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郭士杰,江西省醫養服務行業協會會長陳燕剛,宜春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黃見平,樟樹市原副市長、現樟樹市老科協協會會長歐陽菊榮,元亨祥集團創始人程芳,江西省醫學科學院黨委副書記游節根,江西省醫學科學院科技開發中心主任李劍琦,江西省醫養服務行業協會法人、常務副會長方學鴻,江西省藥膳食養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媛媛,江西省科學養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劉濤,樟樹市紅十字會會長李菲,樟樹市科協黨組書記、主席張芬,樟樹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周武文,樟樹市閣山鎮黨委書記胡國平,樟樹市民政局副局長孫濤文,樟樹市關工委副主任喻映旭等各級政府領導、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及優秀企業家代表共同出席本次大會。
樟樹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傅凌云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樟樹有著1800年藥業歷史的文化名城,素有“藥不到樟樹不齊,藥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不僅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而聞名遐邇,更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和銳意進取的精神,不斷探索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首屆新質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正是為了匯聚各方智慧,共同探索銀發經濟的新機遇、新挑戰與新未來。未來,樟樹市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充分發揮中醫藥產業優勢,推動中醫藥與銀發經濟深度融合,優化營商環境,為銀發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元亨祥集團創始人程芳代表中國藥都·葛玄養生小鎮向與會領導、專家及嘉賓朋友們表示熱烈歡迎。程芳指出,在銀發經濟日益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康養服務,是始終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中國藥都·葛玄養生小鎮,作為元亨祥生態在生命健康產業領域的標桿力作,肩負“家庭全景式幸福生活成就者”神圣使命。將上海資源、上海資本、上海品牌、上海模式和上海服務“五個上海”引入江西,立榜樟樹,致力于打造國內領先的中醫藥康養診療示范品牌。以“特需照護、慢病管理、智慧康養”為功能主體,構建了獨具特色的“中醫三養”價值體系,精心打造了失能失智老人的特需照護區、心腦血管的病后康復區、糖尿病及失眠患者的中醫藥慢病管理區和活力長者的智慧康養社區等四大功能分區,旨在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康養服務。中國藥都·葛玄養生小鎮將緊密圍繞“健康中國,鄉村振興”這一國家戰略,勇擔社會責任,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強與各方合作,共同推動銀發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銀發經濟貢獻新樣本。
中國醫務社工協會副會長、江西省醫養服務行業協會會長陳燕剛作《醫養結合模式與養老剛需服務的匹配》主題講座,深入探討了養老生活的四個不同階段,包括生活方式和生活服務的適老化問題,并對如何科學養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特別強調了為面臨重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的人群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社會化養老綜合服務的重要性。明確指出,“機構養老”的醫養結合模式,將是解決失能失智老人養老護理問題的最佳適老化模式。同時詳細列舉了七種機構養老模式、五種社區養老模式以及三種居家養老模式,并對這些模式進行了細致的對比分析,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老年人群的需求。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黨俊武作《以中國式康養戰略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講座,深入解讀了國務院以及二十屆三中全會關于銀發經濟的相關精神。強調采取中國式的康養戰略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實現低成本解決方案的必然選擇。指出要深刻理解康養的基本邏輯,并且真正洞察康養人群的實際需求。提出康養的長期目標和終極定位應當是減輕醫院和醫生的工作負擔,從而有效解決中老年人群面臨的各種問題。強調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將中醫藥與各個細分產業進行融合創新,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和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康養體系。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宜居養生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健康養老集團研究院院長張晉作《“銀齡計劃”項目打造的思考與實踐》主題講座,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形成人才智庫,多元化多渠道擴大對于老年人再就業的宣傳,讓社會認識到老年人力資源的價值與作用。特別提出完善就業、志愿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搭建供需對接的老年人力資源服務平臺,構建立體的就業渠道和靈活的就業方式,形成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通過宣傳和引導,樹立正確的老齡經濟參與觀念,圍繞延遲法定退休、彈性退休政策、退休后再就業等方向,完善整體性的制度設計,與時俱進保障老年人的就業權益。
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河南省醫學科學院康復醫學研究所所長鄭鵬遠作《全鏈式醫養結合模式的構建與抗衰老探討》主題講座,分析了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和挑戰,并對全鏈式醫養結合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形成政府主導,養老院、醫院及第三方機構參與、多方聯動、科技賦能的醫養協同服務機制,實現上下聯動,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挑戰。提倡通過智慧化管理提高效率,精確滿足老年人的醫養需求,從而提升老年群體生活質量。指出飲食、運動和睡眠是抗衰老的最佳方法,同時應減少生活中微塑料的負面影響,以主動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健康老齡化。
中國科學院蘇州醫工所二級研究員、中科觀執智慧康養技術研究院院長楊洪波作《智慧康養在銀發經濟戰略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主題講座,提出傳統養老服務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智慧健康養老,正是旨在通過科技手段,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與效率,解決供需矛盾。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核心,在于運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實現養老產品“多元適配、安全有效、可靠穩定”等特點。從遠程健康監測、緊急救援系統到智能生活輔助設備,乃至康復保健、情感陪護,科技讓養老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間,而是構建起全方位、全時段的關懷網絡。讓智慧康養不僅是一種科技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康復裝置與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郭士杰作《養老護理裝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主題講座,提出養老護理裝備研發的現狀及我國智慧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指出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智能化設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健醫療、康復、護理等全面的養老服務。特別提出人形護理機器人可實現多功能智能觸覺傳感技術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安心的護理場景。總結未來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與機器人技術的集大成,是人類的下一個生活終端,是養老護理的終極解決方案,是當今世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至此,2024年首屆新質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論壇圓滿落幕。感謝各位領導、嘉賓、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同仁的積極參與和鼎力支持。我們堅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銀發經濟必將迎來更加繁榮、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前景。讓我們攜手并進,共同開啟銀發經濟的新篇章,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貢獻力量!未來,期待與大家在新質銀發經濟的浪潮中再次相聚,共商發展大計,共創輝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