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版《AD》聚焦:John Pawson與班蘭家具的極簡碰撞
在全球設計界,《AD》雜志是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有關家與生活方式的權威級刊物,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度的專題報道,引領著設計潮流的風向標。近期,在其備受矚目的德國11月刊中,該雜志深度聚焦并采訪了極簡主義建筑大師John Pawson,為讀者呈現了一場關于設計哲學與創作理念的盛宴。
John Pawson,這位來自英國的杰出建筑師,以其簡潔、純粹、精湛的設計風格聞名國際。他的作品,無論是將廢棄的通信掩體改建為柏林克羅伊茨貝格的費爾萊收藏私人博物館,還是精心打造柏林巴斯蒂安畫廊的新建筑,都以其獨特的氣場、無與倫比的清晰度和精確性,讓人為之著迷。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言:“我需要秩序,因為我的腦海中常常一片混亂。”這種對極簡主義的執著追求,不僅讓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意與寧靜,更是對喧囂世界的無聲回應,展現了他在設計領域的深厚造詣和獨特視角。
Pawson的設計哲學,并非僅僅是對形式與功能的簡單結合,而是對精神層面的深刻探索。通過簡潔的線條、優質的材質和精確的比例,于鋼筋水泥的叢林中創造出一種寧靜而深遠的美感。這種對極簡主義的獨特詮釋,也吸引了眾多品牌的關注,其中就包括中國高端家具品牌——班蘭家具。
班蘭的創始人、設計師韓軼,一直期待著能與這位極簡主義大師合作,希望共同創造出具有獨特魅力的家具作品。兩年前,他鼓起勇氣向Pawson發出了合作邀請,沒想到竟得到了大師的欣然回復。這不僅是對韓軼個人創作才華的認可,更是對班蘭家具品牌實力與設計理念的肯定。在倫敦的辦公室里,John Pawson回憶起這段合作經歷時,仍覺興奮:“這是我第一次被一家中國公司邀約進行家具設計,和班蘭的合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顯然,這是兩個熱愛設計、忠于自己的靈魂在彼此吸引,共同推動著東西方設計的交流與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Pawson與中國的淵源并非始于此次合作。早在1976年,他就曾到訪北京,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與印象。在今年9月,應班蘭之邀,Pawson再次踏上中國土地,親臨上海衡山路盛家花園班蘭-John Pawson系列新品發布會并發表設計演講。在這趟時隔48年的融合之旅中,Pawson不僅帶來了他的設計作品,更帶著對東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尊重。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使得他的設計作品在保持極簡主義風格的同時,也融入了更豐富的東方的韻味與意境,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在與班蘭家具的合作中,Pawson展現了他對家具設計的深厚功底和獨特創意。他善于用一根繩子拉動的窄橫截面和輪廓,創造出仿佛用腳尖站立的桌腿;他設計的椅子,如同海邊孤獨沙灘上的一座豪華木屋,充滿了詩意。這些家具作品就像一首首需要反復品讀的詩歌,每一次凝視都能發現新的驚喜與韻味。正如德國版《AD》報道中所言:“John Pawson的設計就像一首需要反復品讀的詩歌,每一次凝視都能發現新的驚喜與韻味。”
Pawson為班蘭設計的家具作品,采用了深綠色或白色大理石、淺色或深色胡桃木等優質材料,通過簡潔而精確的線條,營造出一種低調而奢華的家居氛圍。這些家具雖然采用的都是上等材料,但卻沒有絲毫浮夸的成分,沒有任何突兀的元素,仿佛在靜靜地訴說著自己的故事。它們不僅展現了極簡主義的精髓與詩意,更體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和諧共生與相互借鑒。
此次合作對于班蘭家具而言,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品牌提升與市場拓展。通過與國際知名設計師的攜手合作,班蘭不僅提升了其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更為中國現代風格家具在全球設計語境中樹立了新的標桿;而對于John Pawson來說,這也是他首次與中國家具品牌進行合作,一定程度上為其提供了更廣闊的設計舞臺與創作空間。
據悉,雙方新的設計項目的籌備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中,備受業界矚目。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夠看到更多像班蘭這樣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中國家具品牌走向世界舞臺,共同推動全球設計行業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