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這樣處理,加進去做出的饅頭好吃又有用
在日常飲食中,饅頭是備受大眾喜愛的主食,它口感松軟,飽腹感強,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能量,無論是搭配炒菜,還是直接食用,都十分美味。
如今,大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食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飽腹,更追求養生保健功效,傳統中醫理念與日常飲食相結合成了熱門趨勢。你是否想過,饅頭除了是普通主食,還能成為守護健康的“秘密武器”?
(藥膳饅頭:葦莖湯饅頭)
生活中,呼吸道健康問題常困擾大家。看似平常的感冒,卻可能引發咳嗽、咳痰不止,久久不愈,嚴重時甚至誘發肺炎、肺結節等疾病。一場感冒有時要一兩個月才好,給患者身心帶來折磨。其實,中醫早有針對呼吸道問題的良方,葦莖湯便是其中之一。
葦莖湯源自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由蘆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這四味藥食同源的藥材精妙配伍而成。從中醫理論來講,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于鼻,是五臟六腑的屏障。外邪侵襲或體內臟腑功能失調時,易導致肺部氣機不暢,痰熱內生,引發各種肺部疾病。葦莖湯中,蘆根性寒、味甘,歸肺、胃經,能清熱瀉火、生津止渴、除煩、止嘔、利尿,可有效清除肺部熱邪,為君藥;薏苡仁性涼、味甘、淡,歸脾、胃、肺經,能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協助蘆根清熱排膿,為臣藥;冬瓜仁性微寒、味甘,歸肺、大腸經,可清熱化痰、排膿,增強清熱排膿之力,為佐藥;桃仁性平、味苦、甘,歸心、肝、大腸經,能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既能助消散肺部瘀血,又能防止諸藥寒涼太過,為使藥。四藥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清熱化痰、逐瘀排膿之效,精準作用于肺部的痰熱壅滯、咳嗽痰多等癥狀。
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的形成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想要解決疾病,自然也需要長期調養。用藥不在劑量大小,貴在堅持。傳統中藥湯劑雖有療效,但長期服用操作繁瑣,味道也不佳,很多人難以堅持。饅頭受眾廣泛、老少皆宜,適合日常三餐。把葦莖湯中的藥食同源成分融入饅頭制成藥膳饅頭,既能解決中藥湯劑服用不便的問題,又能讓人們在享受美食時,每天攝入葦莖湯的有效成分,實現長期、穩定的調養,讓身體不知不覺得到改善。
那么,如何將葦莖湯成分巧妙融入饅頭,并確保藥膳效果充分發揮呢?知醫邦的中藥膨化技術給出了答案。先將葦莖湯中的蘆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與谷物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進行擠壓膨化處理,制成預包裝食品——泡泡米。膨化后的薏苡仁等中藥材,形態和內在結構改變,有效成分釋放更充分,成品更易消化吸收。
(薏苡仁膨化前后對比:上為膨化前,下為膨化后)
接著將這些中藥膨化泡泡米打粉,按一定比例加入到制作饅頭的面粉中。制作時,要嚴格控制藥材添加量,既能達到保健效果,又不會因過量產生不良反應。這樣制作出來的饅頭,不僅保留了葦莖湯的藥效,還巧妙地減輕了藥味,口感更符合大眾飲食習慣,更易被接受。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養生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傳統中醫方劑與現代飲食結合,既傳承了中醫文化,又便利大眾健康。葦莖湯融入饅頭,解決了中藥服用不便的問題,讓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就能調理身體。這種創新為藥食同源應用開拓新思路,也為中醫藥膳發展提供參考。隨著推廣,相信會有更多人受益,助力健康生活方式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