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補觀察 | 廚電換新關注AI能力,老板電器烹飪大模型引關注
2025年伊始,國家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全面升級,不但涵蓋范圍更廣,補貼力度也再度增強,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再添一份喜氣。
據奧維云網(AVC)的推總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家電全品類(不含3C)零售額達到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4%。其中,智能家電市場發展尤為迅速,預計市場規模將超過7500億元。消費者在更換產品時,更傾向于選擇高性能、智能化、數字化的產品,呈現出從換新到換優的轉變。
作為家電中的細分賽道,廚電產品也呈現出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智能化、情緒價值以及生態的融合逐漸成為廚電產品消費的新需求點,帶動了高端智能廚電產品的快速增長。
2024年廚電行業也紛紛入局AI賽道,然而新科技如何改變人類亙古以來的烹飪行為?帶著這一問題,記者走入總部位于杭州的老板電器,深入探索企業的技術研發故事。
行業大模型快速迭代,AI也要有人情味
2024年,“AI+”一度成為熱詞,AI+烹飪又會創造出什么新物種呢?去年6月,老板電器首次發布了廚電行業首個AI烹飪大模型“食神”。
“據了解,“食神”大模型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心情、菜品選擇以及偏好和營養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菜譜定制和營養膳食規劃。它還能結合消費者的烹飪習慣和口味偏好,為其推薦最適合的烹飪技法和菜品制作方案。同時,它還能通過與老板電器的數字廚電聯動,實現多個設備的協同工作,為用戶提供從食材選取到完成烹飪的全過程指導,形成完整的烹飪閉環。
在老板電器軟件工程師的眼中,從0到1訓練“食神”大模型的過程,就像是父母培育自己的孩子,不但要教給“孩子”最好的知識,還要讓ta積極參與社會實踐。訓練食神所用的知識,是老板電器46年沉淀的海量烹飪垂直領域數據,“它對烹飪的理解比任何人類都要強。”
老板電器將把大模型投入到大量的用戶測試中,這就像讓小孩試著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通過深度學習用戶行為,借助真實的使用數據進行反饋和優化,“食神”大模型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老板電器總裁任富佳表示,“公司人工智能和數字烹飪科技的研發能力實現顯著提升”,而這將讓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烹飪需求。
此外,老板電器研發團隊還希望讓“食神”有更強的個性化風格,讓用戶感受到AI的“人情味”。據了解,目前國內外通用大模型的回答風格都是客觀理性、面面俱到,但缺少個性,而這種風格并不符合老板電器“享受創造”的品牌理念,也無法給消費者帶來足夠的情緒價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發團隊反復訓練、嘗試。
老板電器研發人員向記者透露,即將發布的“食神”大模型將能夠識別用戶的健康狀況,從而制定一份專屬的健康營養膳食規劃,幫助用戶進行健康飲食管理。
記者發現,當下大模型在中國的應用,正在從最簡單的寫字畫畫邁向人們的衣食住行,烹飪生活就是其中之一,AI技術正在讓每個人感受生活的美好。
設立烹飪實驗室,聚集烹飪技術與科學研究
據了解,老板電器用于訓練烹飪大模型的數據,相當一部分來自公司特別設立的科研機構——烹飪實驗室,這也是國家級實驗室,主要聚焦烹飪技術與科學研究,如數字烹飪科技、動力與效能科技、溫度與時間科技、健康與營養科技等,探索食材、溫度、營養、烹飪方式等相關因素的關系。
烹飪實驗室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數字廚電等產品開發數字菜譜。每道數字菜譜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AI烹飪曲線”,記錄著這道菜最佳的烹飪時間和火候。這樣,用戶在烹飪時只需選擇這道菜譜,一鍵烹飪即可。
用戶的便捷體驗背后,是烹飪實驗室的食品開發人員、營養師、試吃員日復一日的努力。拿一顆西藍花來說,研究人員會檢測它從50度到100度,每一度變化對維生素C營養的保留效果,以及對色澤的影響。再比如,把一道魚逐一嘗試、反復改良,做出113種風味,從而形成個性化菜譜,讓用戶可以輕松調取、還原口味與口感。
針對每一次的烹飪結果,感官評價人員都會從食物的硬度、彈性、咀嚼性等各個方面打分,再結合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變化進行綜合評判。在上百次的體驗和反饋中,才能找到一道菜最佳的烹飪時間和火候。對此,實驗室的一位研究人員調侃道,“我們可能是世界上最嘴刁的一群人。”據介紹,老板電器已構建起了全球最大的AI烹飪曲線數據庫,這不但有助于訓練烹飪大模型,也將推動傳統烹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烹飪實驗室的研究結果不但會用于數字菜譜的開發,還能反過來指導廚電產品的研發,例如蒸烤一體機的蒸汽量應該有多大,空間做到多大最合適等等,從而生產出最適合中國人的產品。
實驗室的任務就是做好烹飪研究,讓用戶可以享受便捷、營養、愉悅的烹飪體驗,“一定要讓用戶感受到我們的用心和專業度。”
老板電器對AI大模型技術以及烹飪科技的研究與應用,正在幫助更多人實現輕松烹飪。正如老板電器總裁任富佳所說,“如果你做出的飯越來越好吃,而且越來越輕松,你就會愛上做飯,愛上回家吃飯,從而拉近人與人、人與家庭、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正是老板電器推出‘食神’大模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