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黃偉強首提“第三代心理咨詢師”,探索心理咨詢新方向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快速發展,心理咨詢師的角色和要求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2019年“中國生生不息心理學會”上,壹心理創始人黃偉強首次提出了“第三代心理咨詢師”的概念,這一前瞻性的理念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作為心理學領域的革新者,黃偉強一直致力于推動心理行業的創新與發展,此次提出的新概念也為心理咨詢師的職業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黃偉強在心理行業已經深耕了23年,從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深耕,他不僅見證了心理行業的快速發展,還對行業的現狀有著深刻的洞察。他認為,心理行業之所以未能實現爆發式增長,主觀原因在于這一代心理人尚未能充分建立起大眾對心理學的信心。
盡管國內心理服務的需求旺盛,心理咨詢師的數量亦不在少數,但真正被大眾認可為“好”的心理咨詢師卻并不多。在當前階段,大多數心理人認為,好的心理咨詢師應具備高度的專業性。然而,黃偉強通過對壹心理咨詢平臺過去14年來訪者留言的深入分析,發現用戶在評價時很少直接提及咨詢師的“專業性”,而是更多地稱贊他們的細心、溫暖和耐心。
對于大眾而言,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性是必要的基礎,但僅有專業顯然不足以滿足大眾多元化的需求。為了重新建立起大眾對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的信心,黃偉強強調,關鍵在于培養更多“第三代心理咨詢師”——他們不僅具備可靠、扎實的專業技術,更寶貴的是,他們的內心是遼闊的,身上散發著人格魅力。這類心理咨詢師能夠將心理學真正地“活出來”,他們自帶光芒,擁有療愈型人格,在生活中是大家愿意靠近、甚至渴望成為的人。
回顧歷史,1920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現南京大學)設立了心理學系,這標志著中國心理學專業的正式建立。自此以后,中國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心理先輩,他們將國外心理學的研究、流派、技術引入中國,為心理學學科的建立和心理咨詢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第一代心理人,他們是中國心理行業的奠基者,因為有了他們,中國才有了心理學。
2008年,汶川地震的發生讓大量的心理學愛好者開始關注心理學和心理咨詢。他們懷揣著對心理學的極大熱情,積極參加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并成功獲得了證書。然而,短期的突擊學習難以培養出真正具備實戰能力的心理咨詢師。雖然最終有130萬人拿到了心理咨詢師證書,但真正能夠執業的心理咨詢師卻不到5萬人。這是第二代心理人,他們對心理學充滿熱忱,是心理學發展長夜中的重要推動力。
2017年,心理咨詢師證書被取消。隨著“她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世界500強企業、互聯網大廠的女性開始學習心理學。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心理人在實踐的磨礪中開始綻放出耀眼的光芒。心理咨詢師群體中逐漸出現了一個新的群體,他們不僅專業技術可靠扎實,更具備寶貴的遼闊內心和迷人的人格魅力。黃偉強將這樣一群心理人稱之為“第三代心理咨詢師”或“第三代心理人”。他們是中國心理行業的未來,是心理學行業發展的“報春鳥”。
展望未來,黃偉強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第三代心理咨詢師的日益增多,中國心理咨詢行業將有望真正擺脫當前的困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