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醫保飛檢全面擴圍,國醫科技SPD如何破解醫用耗材監管困局?
2025年1月,醫保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開展2025年定點醫藥機構違法違規使用醫保基金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文件顯示,飛檢范圍將從傳統的6個領域擴展至9大重點科室,新增腫瘤、麻醉、重癥醫學等領域,并制定違規問題清單,要求各級醫保部門根據清單組織轄區內定點醫藥機構開展自糾自查。
此外,新一輪飛行檢查臨近。國家醫保局表示,4月起,將對全國范圍內定點醫藥機構自查自糾情況,通過“四不兩直”(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方式開展飛行檢查。
新一輪醫保基金監管大幕已經拉開。
透視醫保飛檢:醫用耗材領域需警惕的常見風險點
在醫保飛檢中,醫用耗材管理問題頻發,成為醫保基金違規使用的高風險領域。據往年飛檢結果顯示,以下幾種情形尤為常見。
首先是耗材的準確收費問題。部分醫療機構存在耗材未按省平臺采購價收費、批次價格調整滯后、贈送耗材未登記等問題,在耗材零差價銷售的過程中,難免會因客觀或主觀的失誤導致基金流失,造成違規。
其次,串換與套標行為也是飛檢中的常見違規現象。將非醫保目錄內耗材串換為醫保目錄內耗材收費,或低價耗材套用高價耗材編碼,不僅損害醫保基金安全,還可能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而部分醫療機構因未及時更新耗材的27位貫標碼,導致串碼收費問題,進一步增加了違規風險。
此外,醫用耗材的進銷存是醫保飛檢必查的項目。通過對進銷存的調取,可確定是否存在重復收費或虛構醫用耗材收費等情況。例如,“期初庫存+入庫量-期末庫存”若小于實際收費量,則可能存在數據造假或管理漏洞。
SPD模式成為醫用耗材合規管理的“利器”
醫用耗材管理是醫保飛檢中的重點領域,也是違規問題的高發區。面對資質管理缺陷、串換套標以及進銷存數據異常等問題,國醫科技SPD通過整合供應鏈資源、強化信息化監管,為醫療機構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成為醫用耗材合規管理的“利器”。
采購管控:資質審核與價格規范
在采購環節,SPD模式通過建立嚴格的供應商準入機制,對供應商資質(如“三證”)通過OCR識別技術進行智能審核與動態管理,設置到期預警,避免使用過期或未授權耗材。同時,所有耗材通過平臺統一采購,確保價格與省平臺一致,針對“贈送耗材”進行分類登記,防止虛高定價、多收費等違規情況發生。
國醫科技客戶醫院SPD系統供應商資質審核界面
實時監管:杜絕串換與數據造假
SPD模式下,耗材進院后進行賦碼驗收,并同步錄入系統庫存。通過定數包和條碼管理,將耗材按臨床需求打包并綁定唯一條碼,實時記錄出入庫信息。系統自動監測庫存效期和用量,提前預警近效期或短缺耗材,完成自動補貨。各科室所需耗材由SPD人員根據補貨需求精準配送,有效避免串換耗材行為。此外,國醫科技提供國家醫保耗材編碼數據庫,可根據編碼對比結果及時更新院內耗材27位貫標碼,確保醫保收費與實物一致,從源頭杜絕數據造假。
國醫科技客戶醫院醫用耗材醫保代碼比對數據庫
全流程追溯:大數據支持下的高效管理
SPD模式通過高值耗材的UDI碼實現“一物一碼”管理,支持從生產廠家到患者使用全流程一鍵溯源。對于低值耗材,國醫科技SPD采用定數包、套包管理模式,通過三級庫管理實現精細化管控。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例,手術室耗材實行“日清”管理,通過日清月結報表功能,高低值可收費耗材自動與HIS系統對賬,為管理者提供便捷的科室計費消耗分析工具。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SPD與院內移動護理系統深度融合,將耗材出庫和計費與患者信息綁定,實現了臨床耗材使用的雙向追溯,確保每一件耗材的使用可查、可管、可追溯。
國醫科技客戶醫院手術室對賬報表
精準用耗:確保收費與實際使用一致
SPD通過與醫院HIS系統的深度集成,實現了醫用耗材從出庫到臨床使用的全流程精準追溯。系統實時記錄耗材的使用科室、使用患者、使用時間、使用數量等關鍵信息,確保收費與實際使用一致,有效防范串換收費、分解收費、過度使用等違規行為。同時,SPD模式通過臨床使用數據分析,為醫療機構提供耗材使用情況的評估與反饋,幫助優化臨床用耗結構,提升耗材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025年初,國家醫保局迅速部署全國范圍內的自查自糾工作,并隨即啟動新一輪飛檢,彰顯了國家對醫保基金嚴格監管的決心。可以預見,隨著國家和地方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全國醫保基金的違法違規行為將得到全面整治。在此背景下,醫療機構的合規運營成為關鍵。國醫科技SPD模式通過全流程透明化、大數據精準監控以及可追溯體系,為醫療機構提供了強有力的合規保障,助力醫保基金的安全與合理使用。面對日益嚴格的醫保飛檢,SPD模式也成為醫療機構應對合規挑戰的“利器”,為醫用耗材精益管理提供了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