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近視2年眼軸僅增0.07mm!寧波太學眼科OK鏡案例引發關注
近日寧波太學眼科發布的青少年近視防控案例引發關注,11歲林同學通過科學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創造了兩年左眼眼軸僅增長0.07mm的防控成效。
早期干預遇瓶頸,母親焦慮尋轉機
林同學的母親是一名藥劑師,深知高度近視可能引發的眼底病變風險。自孩子三年級確診近視后,她立即采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進行干預。然而一年后復查顯示,林同學眼軸增速未明顯減緩,近視度數持續加深。"作為醫療從業者,我深知高度近視的危害,但現有手段效果有限,當時非常無助。"林媽媽坦言。
OK鏡如何“踩住剎車”?揭秘角膜塑形鏡的三大科學機制
2023年5月,經朋友推薦,林同學來到寧波太學眼科。視光部主任宋麗燕醫生團隊通過角膜地形圖、眼軸生物測量等精密檢查,發現其左眼單眼近視眼軸已達24.95mm,右眼眼軸24.16mm,通過孩子的眼部各項數據遂建議驗配角膜塑形鏡。"通過該患者角膜地形圖及內皮細胞計數我們選擇高透氧材質的個性化鏡片,利用左眼產生的淚液流體力學效應,重塑角膜形態,同時延緩眼軸增長。"宋醫生解釋道。
作為國家衛健委《近視防控指南》推薦技術,OK鏡的防控效果引發家長廣泛關注。宋麗燕主任從醫學原理層面作出解讀:
●物理重塑:夜間8小時矯正,日間清晰視力
OK鏡采用高透氧性材料制成,通過夜間佩戴時產生的流體力學效應,溫和重塑角膜上皮細胞分布,暫時性改變角膜曲率。晨起摘鏡后,角膜維持平整狀態,白天無需戴鏡即可獲得清晰裸眼視力,同時減少視物模糊帶來的視疲勞。
●離焦干預:光學設計延緩眼軸增長
鏡片采用多弧反轉設計,在矯正中央屈光度的同時,于視網膜周邊形成近視離焦信號。這種“視覺反差”可通過生物反饋機制抑制眼軸過度增長,實現近視防控從“被動矯正”到“主動干預”的升級。
●行為管理:強制養成健康用眼習慣
OK鏡需每日規范護理、定時佩戴,客觀上幫助青少年建立規律作息。配合寧波太學眼科推行的“一拳一尺一寸護眼法則”形成防控閉環。
兩年防控效果顯著,科學管理是關鍵
2025年3月最新復查數據顯示,林同學左眼眼軸為25.02mm,較初診時僅增長0.07mm,年增速較此前下降約60%。宋麗燕主任分析:"在眼球快速發育期,眼軸年增長通常達0.2-0.3mm,0.07mm的增速說明防控效果顯著。配合每3個月的定期復查和用眼習慣管理,為效果疊加提供了保障。"目前林同學日間裸眼視力穩定在1.0,學習生活不受影響。
宋麗燕主任強調:青少年近視防控需遵循"早監測、早干預、個性化"原則。角膜塑形鏡作為國家藥監局認證的近視防控手段,適用于8歲以上、近視度數600度以下且依從性良好的青少年,但需經專業機構嚴格評估后規范使用。家長應建立科學防控觀念,避免盲目用藥或延誤干預時機。隨著醫學技術進步,近視防控已進入精準化時代。林同學的案例表明,通過專業醫療團隊的個性化方案設計和患者的密切配合,高度近視風險可得到有效遏制。
寧波太學眼科前身為創建于2003年的明視康眼科。2014年,明視康眼科加入臺灣大學眼科(大陸注冊為太學眼科)集團,更名為寧波太學眼科。2015年,臺灣大學眼科集團與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簽署醫療技術合作協議,互為醫療技術合作伙伴,同時引入臺灣眼科專家技術,致力于建設成為浙東地區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
寧波太學眼科現全面開展近視及老花激光手術、高度近視矯治(ICL)手術、醫學驗光配鏡、兒童視光門診、角膜塑形鏡驗配等項目,擁有專業的眼科醫生團隊,全球同步的設備,為近視、遠視、散光、老花、白內障患者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力求達到優質術后視覺質量。
截至目前,太學眼科集團在中國寶島臺灣已有29個眼科中心,在大陸已于杭州、上海、蘇州、寧波、金華等地設立了11家眼科診療機構,未來也將持續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