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跨度!中成空間56米可移動氣肋式氣膜問鼎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的蔚藍蒼穹下,中成空間攜手珠峰城投集團、中國電建水電基礎局共同打造的世界首個56米超大跨度可移動氣肋式氣膜項目——西藏帕孜水利樞紐超大跨度氣肋式氣膜倉,于近日正式落成!
這一項目不僅刷新了氣肋式氣膜跨度紀錄,更以高寒高海拔地區“可移動”的突破性設計,為高原基建與綠色施工樹立起全新標桿,相繼得到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西藏網等中央媒體、省市級媒體的關注報道。
56米超大跨度問鼎世界之最
該項目核心由“高強度氣肋主體+恒壓智能控制系統”兩大組件構成,通過高精度仿真驗算與材料工藝革新,攻克了高海拔、低氧、極端溫差環境下氣膜結構穩定性難題,為大壩瀝青混凝土心墻填筑帶來新突破,有力推動了這一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設進程。同時打破了傳統氣肋式氣膜跨度限制的技術壁壘,成功突破56米超大跨度,開創了“柔性基建”新范式。此前,中成空間已在新疆拜城項目中驗證了205米最大跨度氣承式氣膜的技術成熟度,此次將氣肋式結構的跨度推至新高度,再次彰顯了其行業領先地位的實力。
開啟“氣膜隨需而動”新紀元
項目首創“柔性膜材+智能氣肋+移動基座”集成方案,安裝拆卸方便,重復利用率高,支持模塊化拆裝復用超20次,整體遷移誤差僅±5cm,實現了材料科學、智能控制與結構工程的深度融合,推動氣膜結構從“固定實體”向“動態系統”的革新性轉變。氣膜倉底部基礎采用預制、模塊化結構搭建,超大跨度智能氣肋氣膜倉固定于自研的可移動軌道平臺上,通過移動平臺電機驅動,以實現在施工作業面來回移動,可有效解決高海拔地區瀝青混凝土心墻施工防風、防雨及冬季保溫難題。
這一技術方案可快速響應場地變化需求,降低綜合成本40%以上。同時,因其具有不可比擬的易裝、易遷、易拆性,能夠實現高效且經濟的空間利用,充分印證了氣肋式氣膜在效率提升與資源集約利用上的雙重優勢。
效率與品質的雙重答卷
西藏帕孜水利樞紐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全國目前在建海拔最高的國家級重大水利工程,也是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重點建設工程。
由于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強風強雨、高寒氣候、極端溫差等惡劣氣候的影響,大壩瀝青混凝土心墻年黃金施工期僅為4個月。氣肋式氣膜倉防風、防雨、保溫、靈活,成功應對了惡劣氣候對施工質量的干擾,大大提高了填筑效率,縮短工期約10個月,滿足了現場靈活作業的需求,保障了后續工程節點目標如期實現,為西藏水利樞紐工程構建全天候作業屏障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對推動后續該工程的建設,以及助力西藏日喀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重要作用。
西藏帕孜水利樞紐超大跨度氣肋式氣膜項目的落成,是中成空間構筑“技術護城河”的又一力證。
超大跨度氣肋式氣膜,以“跨度”破局、以“移動”立標,突破物理空間與工程環境的雙重邊界,不僅在高海拔地區展現其獨特價值,更將極大地提高高寒多雨地區的工程建設效率,引領氣肋式氣膜技術步入全新的應用階段。隨著技術迭代、場景拓展,以及“柔性基建”理念的推廣,中成空間超大跨度氣肋式氣膜結構也將在文體場館、飛機庫、冷庫、野外醫院、基坑封閉、綜合保障、應急搶險、抗震救災等多個領域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開創氣膜技術應用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