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慎生物助力霞浦縣2025年第一期水產品質量安全暨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成功舉辦
為提升水產養殖主體安全用藥意識,推廣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維護水生動物源食品安全,3月25日,由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主辦、溪南鎮人民政府協辦、上海萊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5年第一期水產品質量安全暨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在溪南鎮召開。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溪南鎮人民政府有關領導,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謝建軍、上海萊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品技術總監鄧書香等技術專家,以及霞浦縣大黃魚養殖生產主體、漁用獸藥經營主體應邀參加會議。
圖|霞浦縣2025年第一期水產品質量安全暨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開班
大黃魚是寧德水產養殖主力品種。2024年,寧德大黃魚產量達21.5萬噸,占全國80%以上,全產業鏈產值超200億元。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有關領導介紹,“霞浦作為中國生態大黃魚之鄉,2024年大黃魚產量約8萬噸。隨著大黃魚產業規模擴大、養殖密度提升,以內臟白點病、錐體蟲為代表的病害頻發,防控難度加大、藥殘問題突出,嚴重威脅產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持續推廣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和技術、強化水產養殖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勢在必行”。
圖|萊慎生物產品技術總監鄧書香介紹大蒜E素在大黃魚養殖領域的應用
當前正值大黃魚內臟白點?。ú≡瓰闅⑾泗~假單胞菌)發病高峰期,該病在自然狀態下死亡率可達70%~80%;錐體蟲可全年寄生于大黃魚血液中,感染不同規格個體,在持續感染狀態下累積死亡率可達70%。會中,萊慎生物產品技術總監鄧書香向與會嘉賓介紹抗微生物新材料大蒜E素在大黃魚養殖領域的應用,同時分享了養殖主體在生產過程中應用大蒜E素防治大黃魚錐體蟲和內臟白點病的經驗。霞浦縣綜合執法大隊直屬一中隊辦案組組長張樹華、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謝建軍分別就《漁用獸藥殘留限量基礎知識及管理要求》和《大黃魚養殖典型病害的流行病學及防控技術》進行講解。專家、技術人員圍繞大黃魚春季典型病害防控、水產養殖規范用藥及健康養殖技術等方面與養殖主體進行交流,解答水產用藥安全法律法規和農獸藥殘留限量規定等問題,引導養殖主體規范水產投入品,維護水生動物源食品安全。
圖|霞浦縣2025年第一期水產品質量安全暨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現場
萊慎生物聯合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集美大學水產學院開展的研究和現有應用案例顯示,大蒜E素作為一種抗病原微生物新材料,具有獨特的防治水產動物疾病作用,在預防大黃魚內臟白點病及錐體蟲病、降低損耗方面效果顯著,可減少抗生素的投入,且使用后無殘留,是理想的水產養殖抗生素替代品。
2024年,萊慎生物技術服務站先后落地寧德城澳、霞浦;2025年初,福鼎技術服務中心也正式開始運營,完成整個寧德沿海地區的布局。各技術服務站依托大蒜E素產品支持,推廣綠色健康養殖技術,直接服務于當地發達的大黃魚產業,幫助解決大黃魚錐體蟲病和內臟白點病防控難題,為養殖一線提供前沿、高效的病害防控方案,已成為科技力量助力水產養殖產業綠色、健康發展的典范。
文中數據來源:霞浦新聞網、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