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稅收+貨幣政策+金融支持,解鎖經濟發展“三引擎”》論壇圓滿舉辦
闊步兩會春風,共赴產融新程,2025年3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新金融與全球CEO創新中心2025年度開年論壇于上海黃浦江畔揚帆起航。論壇以“財政稅收+貨幣政策+金融支持,解鎖經濟發展‘新引擎’”為主題,由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助理張寧主持,匯聚政府智庫專家、企業家代表、金融機構高管共計百余位,在春潮拍岸的改革熱土,熱議金融與教育如何服務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共探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破局之道。
一路向新,產教融合共筑新引擎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教育是創新驅動的基礎,兩者深度融合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聚焦兩會,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李昕榮在論壇致辭中指出,上海交通大學正以“大海洋、大健康、大信息、大零號灣”四大專項行動為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低空經濟等前沿賽道。作為服務社會的窗口,上海交大終身教育學院正在積極構建“培訓+智庫+生態”的創新模式,在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探索從“知識傳遞”到“決策支撐”的價值升級,通過“咨政建言”、“產融課題研究”,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區域發展動能;持續創新“銀校企”產融實踐,組織科創企業家校友走進建行,打造“產”“融”零距離交流平臺,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聚勢賦能,三方共筑新金融生態下的產業人才新引擎。”李昕榮書記結合上海交通大學“AI+”戰略規劃與創新實踐,提出“高校的智慧引擎、企業的產業場景、金融的活水滴灌深度融合,三方共建人才生態,是響應國家戰略的必然路徑”,描繪出產業、教育與金融三方攜手共進的新藍圖。
建行上海市分行黨委委員黃勇指出,深化銀校合作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與金融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舉措,建行上海市分行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探索“金融賦能教育,教育反哺金融”的創新范式,持續深化雙方的戰略合作,打造銀校合作新標桿,為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做好金融支持。
兩會春風,財政貨幣政策新沃土
前瞻解讀財政貨幣政策,錨定經濟復蘇新航向。來自財政部、央行兩位核心智庫專家,分別以《財稅視角的兩會精神學習》、《從多個維度看2025年宏觀經濟與政策趨向》為題,解析財政、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發力點。
財政政策從“規模擴張”到“精準滴灌”,筑牢增長底盤。專家指出,2025年財政政策的核心在于“擴一修二穩三”:擴張政府資產負債表以對沖外部沖擊,修復企業和居民資產負債表以提振內需,穩定信用、樓市和股市三大市場預期。根據兩會部署,中央財政赤字率提升至4%,新增超長期特別國債1.3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4.4萬億元,合計新增政府債務規模達11.86萬億元。這一力度“既為化解地方隱性債務提供空間,也為新質生產力培育注入動能”。以消費補貼為例,中央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以舊換新”政策,撬動家電、汽車等大宗消費升級,預計帶動社會消費規模超萬億。同時通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政策支持科技創新。
貨幣政策“總量寬松”與“結構優化”雙軌并行,護航科創轉型。專家指出,貨幣政策將延續“適度寬松”基調,通過“兩降兩貸”(降準、降息,證券基金互換便利、股票增持專項再貸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在美聯儲降息周期下,我國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如科技創新再貸款)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協同配合,支持積極的財政政策發力見效。消費提振、耐心資本培育、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等議題,為經濟復蘇注入新動能。
三生萬物,催生民營經濟新活力
“教育是基石,人才是主體,科技是動力,產業是舞臺。”《金融支持“教育、人才、科技、產業”一體化發展路徑探討》主題交流環節,由建行上海市分行科技產業金融部總經理董宣忠主持。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與民營經濟轉型陣痛,建行上海閔行支行行長劉瀛以“教育的力量-人才的力量-科技的力量-產業的力量”為脈絡,分享了服務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的金融實踐案例,展示了金融如何助力企業發展,特別是在低空經濟、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破局樣本。建信信托財富管理業務部長三角區域中心負責人侯杰圍繞“風險”,就民營企業家關心的三個問題,分享“家企隔離+股權信托”構建風險防火墻的實踐案例。
“對于境外科創公司的金融支持,建行有什么建議?”“對于現金流比較好的企業的投資,銀行有什么建議?現階段可否繼續加杠桿?如何加?并購重組方面有沒有案例介紹?”……針對企業家學員們的踴躍提問,建行上海市分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林瑜琳等分享了并購與股權融資雙輪驅動,通過產業基金支持科技企業的實踐案例,以及如何創新跨境金融工具,助力民企全球化布局。
向新而行,政策紅利落地需產學研融協同。隨著“AI+金融”“綠色產融”“跨境資管”等新賽道加速鋪就,一場以制度創新牽引技術革命、以生態共建賦能實體經濟的變革浪潮已然到來。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政策“工具箱”的精準投放與結構優化,成為穩增長、育新機的關鍵密鑰。
伴隨2025首期產融論壇的圓滿舉辦,我們將持續共建“產業、教育、金融”韌性生態,讓金融活水精準灌溉科創森林,以教育之光點亮產業未來,共拓活力增長新空間。
圖文供稿:朱虹
上海交大終身教育學院新金融與全球CEO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