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鴻昇私募令吳煒:兩屆冠軍基金經理談如何實現三年兩倍
2025年3月20日,「2024 HKCAMA-Bloomberg中國離岸基金大獎頒獎典禮」在香港盛大舉行,全球金融界精英匯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行業盛會。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與彭博共同揭曉年度“離岸中資基金大獎”得獎名單,這是一個久負盛名、含金量十足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獎項。“離岸中資基金大獎”由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與彭博合作舉辦,該項評選已連續舉辦十屆,成為業內具極高含金量和權威性的獎項之一。本屆離岸中資基金大獎共頒發了37個獎項,會員單位報送參選產品近600只,總規模超1200億美元。
香港鴻昇資產管理團隊管理的旗艦基金以年收益率64%奪得“2024年離岸中資基金大獎”年度最佳回報獎(第一名),并獲三年期(2022-2024年)第一名(累計總收益近兩倍),摘取了這顆香港中資基金管理業皇冠上的明珠。
過去的三年(2022-2024年)無疑是投資圈公認的艱難歲月,利率的波動、疫情的干擾迭加宏觀經濟的破題,資本市場整體表現低迷,主要股票指數持續調整,多數基金業績表現不振,2022年全球近80%基金虧損。在如此復雜險峻的局勢下,鴻昇資管團隊憑借卓越的專業素養與非凡的戰略眼光,成功斬獲傲人佳績,這份成就著實來之不易。
“離岸中資基金大獎”年度最佳回報獎杯和3年期(股票)累計回報第一名獎杯
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兩屆冠軍基金經理吳煒先生,為大家分享他的投資基本理念。
吳煒先生,江湖人稱“大嶼島主”,香港中文大學碩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士。現任鴻昇資管首席執行官、合伙人,亦是本次獲獎基金的基金經理,私募令(PE-Link)交流及孵化社區創始合伙人。曾在國信證券(香港),中信建投國際長期主管研究和資產管理工作。在國際資本市場有逾20年投資和研究經驗,并始終秉承著“自上而下基本面研究”、“注重安全邊際”、“長期投資”的價值投資理念。
兩屆冠軍基金經理吳煒先生
吳煒先生于投資領域深耕多年,投資生涯成就熠熠生輝。其掌舵的旗艦基金連續三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表現卓越,蟬聯2023年和2024年由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和彭博聯合評選的“離岸中資基金大獎”年度最佳回報第一名。2022-2024年,該基金更是連續三年正收益,并獲三年期最佳回報獎(第一名),累計總收益近兩倍,這一成就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中尤為難得。這些榮譽和成績猶如璀璨星辰,為吳煒先生的投資履歷增添了濃墨重彩的輝煌篇章,充分體現出他在資產管理領域的深厚造詣以及投資策略運用上的卓越智慧。
主持人:您好,吳煒總,首先祝賀您和團隊再次榮獲此項含金量十足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獎。過去的三年無疑是投資圈公認的艱難歲月,您是如何做到能夠連續三年正收益,三年實現近兩倍收益?自己對于投資又有哪些獨特理解?
吳煒先生:投資,包括投出資金和投入資本市場兩個環節,是一個參與社會財富分配過程的活動。我們每個人都在參與整個社會財富分配的過程,多數情況下是通過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日常的實體經濟活動,包括開辦企業、制造商品、提供服務或者各種類型的工作分配到社會財富。當分配到的財富形成儲蓄后,如果沒有通過投資繼續參與這個過程,則長期而言購買力將被侵蝕。因此,投資對個人的意義,就是保證自己儲蓄的長期購買力,我們平常說的「保值增值」中的「保值」,并不是說只是保證本金不損失,而是保持購買力。
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聯袂彭博(Bloomberg)舉行頒獎禮
主持人:如何能保證自己儲蓄的長期購買力?
吳煒先生:在這個大前提下,投資的具體手段有三種:(1)購買生息類資產;(2)購買貨幣類資產;(3)套利博弈。生息類資產,就是能夠不斷創造收益和利潤的資產,最典型的就是企業,衍生出的票據資產主要包括股票、債券等,出租型房地產兼具生息類資產和貨幣類資產的特點。從長期而言,債券是無法保持購買力的,最有可能保持購買力的投資資產是優質公司的股票。所謂優質公司,通俗而言就是能夠賺錢的公司,最好能夠長期持續賺錢。所以,投資股票,首先明確一個基本點,要買賺錢公司的股票。有些虧錢公司值得投資,是因為短期的虧損是為了換取長期的賺錢,如早年的互聯網和電商股份。如果明知道一家公司會持續虧損還繼續投入,那就是另一個手段,即套利博弈。不少上市前隱含保底條款的投資,其實是一種套利,投資人對企業的盈利前景并沒有充足的信心才會要求保底,投資收益更多的是著眼上市后的溢價,而不是企業的盈利分享。從資本市場獲利的角度講,這種套利博弈方法無可厚非,但對投資金額和持有期限的設定肯定是少于短于盈利企業投資的。
主持人:如何能挑選到一家大概率長期賺錢的公司?
吳煒先生:一家公司要能夠大概率地長期持續賺錢,首先要選好行業,什么樣的行業呢?可能有些朋友會定義為需求不斷增長,供不應求的行業,但本人想加一個前提:最有利于國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行業。有些行業符合需求標準,但反映的是人性的不良嗜好,不應該進行投資鼓勵,這也是新時代的ESG標準。投資于最有利于國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行業和公司,才是「投資」這個行業應有的社會意義。最符合綜合標準的行業,就是科技行業,也只有科技行業的公司能夠享受充分的股份溢價。
主持人:企業的“護城河”即競爭優勢您有哪些不同于市場的理解?
吳煒先生: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即俗稱的「護城河」,能夠使企業長期保持盈利能力。「護城河」也決定了企業的生命周期和估值。傳統的絕對估值法:貼現現金流法中的「永續現金流」是個偽概念,現實中絕大多數企業的生命周期是有限而不是永續的。企業生命周期過于依賴某個關鍵人物(KOL)的必須有估值折讓才宜投資。教科書式的投資方法會做很多財務模型進行預測,但最核心的是創始人、管理層的綜合素質,因為只要創始人、管理層靠譜了,公司文化健康,他們會比我們投資人更操心公司的發展。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創始人、管理層要重視股東權益。有些企業關鍵人物重視客戶體驗,重視粉絲感受,也重視員工福利,攢下了良好的口碑,但是就是不重視股東權益,賺了錢不派息不回購不增持,甚至還要趁高位抽水(配股集資)。這時候參與其中的投資人至少心理應該清楚,自己的投資收益只是來源于博弈。
主持人:針對科技公司的投資,社會科學出身的投資人是否會有短板?
吳煒先生:在具體的投資實踐中,尤其是針對科技公司的投資,有些朋友認為社會科學出身的投資人會有短板,這個推斷并不全面。投資甚至金融的生態圈就是建基于互相信任,券商投行的保薦人、分析師要信任審計師的審計結果,因為只有他們才有權力細化到審核單據,而投資人的投資判斷有相當程度也可以信任券商投行的研究成果。也正因為如此,投資圈服務機構的品牌、名氣就相當重要,因為是信任的背書和保證,一旦破壞(如審計師行配合財務造假)會遺臭甚至影響其同行。同理,只要團隊中有自然科學專業成員貢獻智慧,投資決策就可以考慮全面。
獲獎基金投資管理團隊合影
獲獎基金投資研究團隊合影
主持人:吳煒總,最后您對大家有什么寄語?
吳煒先生:成績代表過去,未來繼續可期。鴻昇資管會繼續保持求真務實,持續學習,追求卓越的心態,以嚴謹扎實的研究面對每一個投資決策,從專業負責的角度促進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為本港、大灣區和國家的科技、金融產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時光的悄然流轉中,本次專訪漸近尾聲。值此之際,我們再次向吳煒總及其團隊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恭賀他們成功蟬聯這項在國際金融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大獎。當下,資本市場仿若一片變幻莫測的汪洋大海,時刻都在經歷著風云變幻。但我們堅信,憑借吳煒總卓越非凡的領導力,以及在專業知識領域的深厚造詣,定能如沉穩的領航者,在波濤洶涌中精準掌舵,引領行業這艘巨輪,沖破重重迷霧,駛向更加穩健、繁榮的未來彼岸,續寫金融領域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