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集團參與承辦第二屆陜西省細胞產業大會 助力陜西細胞產業高質量發展
3月28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省干細胞學會聯合主辦,九州集團組織承辦的第二屆陜西省細胞產業創新大會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成功召開。
本次大會以"聚焦細胞前沿,共筑產業新程"為主題,邀請陳志南、李校堃兩位院士擔任共同主席,同時由10余名國內知名院士、專家及產業精英做主題演講,近50家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展示最新成果,吸引超過1500名線下觀眾參會觀展。這場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細胞產業盛會,為陜西乃至全國細胞產業跨越式發展注入新動能。
引領科技前沿 驅動地方產業發展
細胞產業作為全球生物醫藥的前沿領域,代表著先進治療方式的發展方向,其蓬勃發展將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及醫學領域帶來跨時代的變革。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細胞技術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并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知識資源儲備豐富,科研機構與臨床醫療資源匯聚,積極推進產學研醫協調創新,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陜西(九州)干細胞科技產業園為核心驅動的細胞產業發展聚集區。
陜西九州干細胞科技產業園,是“十一五”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十二五”初期已建成國內細胞基因產業轉化平臺,構建了細胞基因技術研發、生產、儲存、檢測及健康管理一體化的全產業鏈。目前,已形成陜西(九州)干細胞科技產業園、細胞生物全產業鏈、九州醫學中心“一園一鏈一中心”的產業格局,園區始終堅持與多名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密切交流,積極推進與國際國內著名科研院所合作,始終保持技術信息處于國際前沿水平,引領著區域內細胞產業發展方向,在區域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起著引領和示范作用。
聚集細胞前沿 共襄產業大會
在3月28日舉辦的細胞產業大會上,來自陜西省地方領導代表對于區域細胞產業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劉波在大會開幕致辭中表示:細胞產業是解碼生命奧秘的“金鑰匙”、撬動生物經濟革命的“新引擎”。陜西發展細胞產業,有底氣、有根基、更有未來。陜西將以開放的態度,誠邀全國創新力量加入陜西“創新朋友圈”,共享政策機遇、共克技術難關、共贏產業未來。政協陜西省第十、十一、十二屆委員會副主席,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曉東也在致辭中表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企業和社會各界應當共同關注細胞產業的發展,形成合力,以第二屆陜西省細胞產業創新大會為契機,從科技研究、營商環境營造和服務技術保障等多個維度共同發力,進一步推動陜西細胞產業大發展。
劉波副廳長
李曉東副主席
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柴渭在致辭中表示:全球細胞產業正經歷技術范式從單點突破向多組學融合的轉變,應用場景從疾病治療拓展至精準健康管理,產業形態從實驗室經濟升級為智能制造體系。面對新機遇,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將積極推進產學研深度創新,錨定全球坐標、淬煉陜西方案、共答健康命題。
柴渭副校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主任、空軍軍醫大學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學科主任陳志南院士強調,技術創新是降低醫療成本的關鍵。當前,陜西省細胞產業已駛入快車道,本次大會為產業發展搭建交流平臺,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展望未來,隨著科技進步,細胞治療將更加精準、高效、安全、平價,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陳志南院士
上午主會場的報告中,李校堃院士作《干細胞生長因子創新與應用》專題報告。他表示:干細胞是未來大健康康養產業的重要引擎,市場規模已突破1300億元。生長因子與干細胞是孿生關系,解析生長因子對干細胞的調控作用,是解開生命奧秘、推動我國技術創新走在世界前列的關鍵。
李校堃院士
劉中民院長帶來《干細胞臨床轉化新進展》深度分享。強調我國要實現細胞產業長足發展,需解決合法性范圍問題,建立區域性細胞生產制備中心、權威檢測評價機構,實施全程監管,構建智能化生產體系,形成產業鏈閉環。
劉中民院長
主會場細胞產業創新研討會。來自政府、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界的代表,圍繞"陜耀細胞新征程——全國細胞產業的陜西機遇與協同發展"主題,為陜西細胞產業發展落地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原第四軍醫大學校長樊代明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長李校堃院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中國干細胞產業聯盟理事長、上海干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劉中民院長;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醫藥生物技術》雜志社社長、國家衛健委干細胞臨床研究專家組成員吳朝暉副理事長;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處長李潔;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何霆博士;陜西九州生物醫藥科技集團總工程師吳昊共7人參與了話題討論,陜西省干細胞學會理事長、原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西北工業大學醫學研究院院長王茜主持本次研討,并作總結發言。
打造產業基地 推動落地轉化
大會現場正式揭牌陜西省"十四五"重大項目——陜西國際細胞基因產業轉化基地四大重點平臺:國家干細胞轉化資源庫(西北分庫)、國家級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存儲技術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陜西省細胞藥物創新中心(籌)、秦創原干細胞產業“立體聯動孵化器”。圍繞細胞產業資源存儲、標準化建設、技術研發及成果轉化,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提升區域細胞產業整體水平。據悉,該基地預計建成后每年可引進轉化和孵化干細胞新藥3—5個,產值收入達到100億元。
其中,國家干細胞轉化資源庫(西北分庫)聚焦資源收集保存、基礎研究支撐、產業轉化推動、臨床應用助力、資源共享促進、行業標準制定六大核心功能,打造西部領先的干細胞轉化資源樞紐,為區域細胞產業發展提供戰略資源保障。陜西省細胞藥物創新中心面對我省細胞藥物行業創新發展重大需求,重點整合行業創新資源,搭建高水平的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標準制定及產業孵化平臺,對推動我省細胞藥物產業鏈的整體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級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存儲技術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該試點單位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驗收通過,是我國細胞領域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機構,對樹立行業標準化標桿,引領行業規范發展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秦創原干細胞產業“立體聯動孵化器” 通過構建 "轉化-孵化-整合-促進-引育" “五位一體”創新體系,重點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企業孵化培育基地、創新資源整合支持、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為區域細胞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動能。
為加速項目落地,會議現場舉行平臺聘請儀式:聘請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國家干細胞轉化資源庫主任康九紅為國家干細胞轉化資源庫(西北分庫)名譽主任;聘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高紹榮為陜西省細胞藥物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聘請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名譽院長、中國干細胞產業聯盟理事長、上海干細胞臨床轉化研究院院長劉中民為陜西省細胞藥物創新中心(籌)名譽主任。
隨后,大會隆重舉行陜西國際細胞基因產業轉化基地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并發布陜西省地方標準《DB61/T1898-2024細胞制備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以實際行動推動陜西細胞產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
在會議當天還舉行了“臨床與產業”“創新與發展”兩大論壇,來自全國各地十余位院士專家和產業領袖紛紛上臺做專題報告,為大家分享細胞產業的前沿成果與技術報告。專家們深入淺出的講解和生動實際的案例,不僅為參會者帶來了前沿的細胞產業知識,更激發了大家對細胞產業未來發展的無限遐想。這些精彩的報告不僅是對當前細胞產業成果的展示,更是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
在熱烈的氛圍中,與會者們紛紛表示,此次大會不僅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更增強了他們對細胞產業創新發展的信心。他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細胞產業的研發與應用中來,共同推動陜西乃至全國的細胞產業邁向新的高度。
站在“十四五”規劃攻堅與新質生產力培育的歷史節點,第二屆陜西省細胞產業創新大會為細胞科技行業交流合作搭建平臺,高質量擘畫產業發展藍圖,激勵全省以創新突破培育細胞生物產業核心優勢,沖刺萬億級產業集群目標。相信在大會持續帶動下,依托陜西(九州)干細胞科技產業園和陜西國際細胞基因產業轉化基地,更多企業將匯聚陜西,為全國大健康產業發展貢獻陜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