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爭相布局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產業
12月14日召開的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上同意了"2021年至2025年上海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實施計劃",指出新能源汽車正處于大發展時期,必須積極搶占行業制高點。"經濟參考報"記者指出,近一個月來,河南、合肥、昆明、廣州等地作出了完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加快培育具有千億市場空間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等規劃和安排。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迎來政策支持。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到2025年,純電動客車的平均耗電量將降至12.0千瓦時/100公里,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將達到新車總銷量的20%左右,高自駕車將在有限的地區和特定的情況下商業化。
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舉辦的"資信沙龍"獲悉,展望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增長30%以上,達到180萬輛,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醞釀明年新能源汽車下鄉行駛的工作計劃,同時正在修訂和完善智能網絡車輛道路試驗示范應用管理規范,以進一步促進電氣化、聯網、智能化的協調發展。
12月4日,前往云南農村站的新能源汽車啟動儀式在昆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北汽昆明分公司、東風云奇、任江嶺集團、長安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參加了此次活動。新華社記者姜文耀攝
在不久的將來,地方政府也利用形勢加快產業布局。合肥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輛,整車生產能力將達到100萬輛,優質品牌具有國際競爭力,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廣東提出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準確對接,加快建立系統、完整、高效的粵港澳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體系,營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充電和交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將進一步加快。上海建議鼓勵不同技術路線的競爭發展,加快新能源車輛在公共領域的應用和充電樁的布局,盡一切努力推出上海新能源汽車品牌。河南正在開始加強充電設施的建設。合肥表示,將積極推進住宅小區的智能有序收費服務模式,鼓勵采用電力交換模式和業務模式創新,并形成一個服務便捷的收費和交換網絡。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森表示,從短期和中期來看,該系統仍是一個以慢速充電和快速充電(包括電力交換)為補充的系統。到2025年,慢速充電樁端口預計將達到1300萬多個,其中包括私人用戶自己的樁和公共樁,有800000個公共快速充電端口。去年年底,發電站數量為300個,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10倍,達到3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