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第一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在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首次在幾個物種上培育了一種新的干細胞系,并在新的干細胞系的基礎上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小鼠嵌合體胚胎。
這篇研究論文于2日發表在"美國干細胞雜志"(AmericanJournal of Cell-Stem Cells)上,這一結果有可能用于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
這項新研究的基礎之一是能夠產生嵌合體胚胎的干細胞系。以前的研究發現,多能干細胞有兩種狀態:初始狀態和激活狀態,代表體內胚胎植入前后的狀態,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可能仍然存在一種中間狀態--"形成狀態"。通過同時激活三條細胞信號通路,具有這種中間狀態特征的穩定的干細胞系XPSCs不僅能夠高效地產生嵌合體胚胎,而且在體外也能直接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
這篇論文的作者、達拉斯得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分子生物學助理教授吳軍告訴新華社,這一新方法有望被廣泛用于從哺乳動物身上獲得更多類似的干細胞。
除了人XPSCs細胞外,研究人員還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從馬和小鼠中獲得了XPSCs細胞,將馬的XPSCs細胞注射到小鼠胚胎中,并成功地培養了世界上第一個異種嵌合體早期胚胎。
2017年,吳軍等人在"細胞"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宣布人類干細胞將首次注射到豬胚胎中,以成功地開發人豬的嵌合體胚胎。吳軍說,這項新的研究是對早期研究的進一步進展。可以用于異質嵌合體的細胞系的培養可以進一步促進異質嵌合體的研究和應用。
這篇論文的合著者、吳軍實驗室成員余樂謙說,在完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從三種物種中獲得干細胞是令人興奮的,這意味著將來我們可能能夠從不同物種獲得干細胞,這有助于理解物種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的進化差異。
吳軍說,該小組正試圖從瀕危物種白犀牛身上獲得誘導的多能干細胞,并將其分化為原始生殖細胞,以恢復該物種在自然界中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