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輔助幼兒園晨檢傳感器提示幼兒坐姿
“孩子們,請張開嘴!”每天早上,一個會說話的智能機器人都會和安慶幼兒園的孩子們“對話”。不到一分鐘,它高興地“舉手張口”,完成體溫測量、口試等晨檢。日前,記者從市教委獲悉,教育部門正在研究制定《上海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指南(試行)》。目前,一些基層幼兒園已逐步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和平臺,改進保育教育工作。未來,“智慧幼兒園”的智慧場景將逐步推廣。
幼兒園入園的第一步是晨檢。在靜安區安慶幼兒園,600多名孩子每天入園時都會逐一接受智能機器人輔助晨考。每個孩子大約幾十秒鐘,孩子們一個個經過,依次進入公園。安慶市幼兒園園長溫建清說,傳統的晨考是由保健老師“一摸、兩看、三問、四查”。現在機器人輔助的智能晨檢可以實現少接觸甚至不接觸,使晨檢更加方便、高效。
在公園日活動中,孩子們戴著運動手鐲,在跑步、跳躍等各種活動中自動測量心率、血壓、血氧、運動量和熱量消耗。”幼兒園每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運動手鐲能全面觀察兒童,記錄兒童的運動軌跡,實時提醒各種健康數據,提醒需要休息的兒童,讓兒童在運動時更加了解自己的感受,市教委信息中心學前教育信息處副處長說。
兒童眼病早期發現
在“智慧幼兒園”,每天早上,老師在手機app上完成家長發送的兒童用藥申請的云審核;根據數據,保健教育人員觀察需要關注的兒童;進入幼兒園時,遠程無感溫度篩選、自動皂液機、感應洗手實現“零壓力”;當智能機器人晨檢時,如果發現任何異常情況,將立即給予預警,衛生等晨檢數據及時同步到“圓通”數字化管理平臺,讓園區和管理部門掌握各種數據,幫助防控傳染病。
在幼兒園活動中,智能感應燈的語音傳感器可以隨時提示孩子注意坐姿;智能技術的應用還可以主動控制屏幕的使用時間,從而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兒童視力狀況,盡早發現兒童眼病。
目前,全市共有幼兒57萬人,幼兒園1700多所。上海已基本形成覆蓋面廣、基本有保障、質量有保障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使用智能設備可以更全面地照顧兒童健康。幼兒園將積極運用智能設備,完成日常晨檢、健康觀察、體質監測、膳食搭配、衛生消毒、疾病預防、近視眼防治等工作,利用信息技術掌握孩子的運動、情緒、睡眠等狀況。應用“管理鏈接”和“家庭鏈接”擴展兒童健康電子檔案,進行融合分析,保障兒童健康成長。目前,“圓通”已接入全市所有公辦幼兒園和80%的民辦幼兒園。
避免過度信息化
如何做好信息化工作讓“孩子有好的教育”?既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又要尊重孩子之間的差異,注重個性化、適度的關愛和教育,反對給孩子“貼標簽”。
為了實現更加準確有效的家庭合作,幼兒園不僅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向家長傳遞實時的幼兒教育信息、科學的育兒理念和優質的親子互動資源,還可以宣傳疾病預防和保健知識,從而提高家長參與照料和教育的便利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尊重和保護孩子和家庭的隱私,防止和增加家長在家庭交往中的焦慮。”市教委副主任賈偉說,在信息使“孩子有良好的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保證幼兒園孩子一天的安全和健康,不使用“人臉識別”。另外,適當運用家庭溝通,增強有效性,避免過度的信息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