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釋放虛擬偶像的價值
2020年12月31日晚,多達8場的除夕晚會將同時出現在熒屏上,其中不乏一些“扭曲”的身影:在浙江衛視除夕晚會中穿插的4場下節預告片VCR中,“以防萬一”的數字女孩將化身為AR世界的虛擬助理,并表演溫馨故事;擁有百萬粉絲的虛擬偶像“凌源”還將與歌手在東方衛視除夕晚會上合作馮鐵摩合作演唱歌曲《9981》
近年來,借助深度學習算法的突破,虛擬人物如虛擬主播,虛擬員工和虛擬偶像成功進入公眾視野,智能驅動的數字人產業越來越好。中國信息通信科學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牽頭的《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指出,虛擬數字人的應用給傳統領域帶來了變化。通過虛擬數字人產品與生產、生活的融合,其大規模、可定制、可復制的功能可以促進傳統流程的改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極大地提升企業體驗。
“隨著虛擬數字人市場價值的不斷釋放,它將更全面、更深入地融入各行各業,充分發揮其應用價值和潛力。”中國信息科學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人工智能室副主任石林說技術方面表示,隨著計算機視覺、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虛擬數字人將逐漸具備讀、聽、說、懂的能力,從而實現多場景、多領域應用的融合。
高品質的“虛擬偶像”一出現就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但擁有一個美麗的虛擬形象就足夠了嗎?”這還不夠。杭州萬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冰表示,只有把形象、技術、內容與落地場景結合起來,通過深度運營,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偶像”,接觸到用戶。
因此,虛擬偶像不僅需要主人的外表,更需要主人的行為和思想。從表象數字化到行為互動和思維智能化。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科技的成熟,虛擬偶像誕生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觀眾的口味也會越來越挑剔。虛擬數字人還需要掌握“十八般武藝”,花大量時間學習和提高。
“用戶不能直觀地感受到技術,但通過技術創新和有針對性的操作,可以準確感知交付的內容”,夏兵表示,除了尖端的技術和高質量的內容,還需要識別市場和用戶需求。
隨著科技的發展,虛擬偶像的“蛋糕”越來越大。2019年以來,在游戲公司和科技公司的共同努力下,虛擬數字人的“造星”熱潮已經到來。對此,呼亞直播高級技術經理王慶表示,打造虛擬數字人的競爭日趨激烈,這對內容質量和準確度、數字識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希望向更自動化的制作模式發展,依靠數字技術。”算法技術的改進,讓每一位用戶和內容制作者都能方便地進行創作。”王慶說。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數字人產業的發展還缺乏上下游的合作與交流。對此,凌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毅表示,目前國內開源數據庫數量少、規模小,持續更新能力不足,中小開發商很難有大的計算能力支撐。因此,加強企業技術協作、產品互聯和上下游主動聯動,構建面向行業應用和開發者的標準規范、開放服務的開源生態社區迫在眉睫。
專家呼吁,我們要在借鑒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建立虛擬數字人技術和產品標準體系,加強虛擬數字人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規劃和頂層設計,圍繞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加快制定重點標準和基礎標準。既要保護高質量的數字人廠商,又要通過標準化手段提高技術創新的市場化效率,促進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