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為上 磨礪傳統——記著名書法家武國通
書法之所以稱為“法”,是因為這門藝術在數千年的傳承中,形成了嚴謹的書寫法度。如果書法習成有師古法的磨礪,就是取法為上,可以寫傳統書風古今永傳。如果書法無有法度,則盡寫江湖體,絕無益處。觀賞當代著名書法家武國通先生的書法作品,可以作出此是寫傳統書風,極講法度的實力派!
要論書法水準之高低,可以先論楷書。古人云楷法無欺!當代書壇不能耐下心來修煉楷書者比比皆是,楷書不得其法,結果筆力不足,結體不正,起筆落筆先天不足!觀賞武國通先生的楷書作品,心生折服!因為他的楷書寫得正大氣象,極見金書錦字的嫻熟功夫!正是法不欺人,功不欺世的卓越表現。
武先生的楷書,主體以歐楷為法門,入得門來,并且修習精湛,把歐楷筆筆見奇險,字字講平整的內涵表達得無以復加,九成宮法一目了然,禮泉銘風真實不虛。側筆必是蓄勢飽滿盈動而落。勒筆急去緩加藏逆有道。努筆如春筍之抽寒谷,直中寓曲勢,不呆析,不澀礙,生動活潑,姿態要妙。一波作出,如足行而趨驟,把筆墨走勢表達得極富變化。這就是他的楷書取得筆法真諦,可以寫飛儀多姿的根本原因。
筆勢論有言,楷書如若上下方整,左右齊平,直曲相似,此不謂書,僅得點劃爾。反觀武國通先生的楷書作品,筆墨相當活泛,上下非方整,左右非齊平,潛心作字之靈動,帶著寫行書的心意作楷書,氣則貫通,神則一體,絕無印刷體的千篇一律,盡是字字獨特的表現,令其作品肥瘦相宜,高低有趣,是謂書法藝術的真諦!
楷書寫正大氣象,行書則寫得天質自然。武先生的行書取法晉代文人書法的遂心應手,對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都進行了心追手臨,非常重視點劃和線條的塑造,寫得鋒纖往來,灑脫自如,頗具晉代文人書法的文人格局。
他的行書作品有很強的可讀性,耐于遠近觀覽,近看可以在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遠看可以在一劃之間變起伏于鋒杪!這樣的書法結果,正是對法帖心追手臨,臨池不輟的造詣!師取古法,取法為上,經由歷練,得法亦是上乘。所以他的行書作品,一如寫得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取法為上,磨礪傳統。武先生除了有非凡的書法修養,也琢磨丹青創作的生動傳神,畫人物有線條造型的水準,骨法用筆,形神兼備。把油畫的光影效果引入中國畫創作,中西合壁,獨有建樹。書畫同源,貴在同修。武先生依書畫全能而弘揚傳統文化,這不僅僅是個人的修行,也是東方審美精神可得弘揚的公共價值!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 2021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