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增加多五百多余種
近年來,北京市加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加強了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為野生動物創(chuàng)造了較好的棲息地。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北京市陸生野生動物由1994年的461種增加到現(xiàn)在的500多種。北京已成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城市之一。
3月3日,在“第八個世界野生動物日”來臨之際,北京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在房山區(qū)牛口峪濕地公園放生了黑鸛、啄木鳥、鴨子等3種野生鳥類。市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工作人員石洋說,這3只野鳥都是最近獲救的。其中,黑鸛是牛口峪濕地公園的“土著”居民。農(nóng)歷大年初一,公園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它躲在湖邊,眉眼羞澀,不愿飛也不愿動,于是立即向救援中心報案。檢查發(fā)現(xiàn)黑鸛因饑餓而虛弱。經(jīng)過半個多月的精心保養(yǎng),頭部精神得到恢復,達到了野外放歸的標準。
據(jù)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營造更好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提高生物多樣性,北京市提出重塑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林地和綠地的生態(tài)功能,2018年新一輪造林綠化建設啟動以來,突出“貼近自然”理念。比如,為了建設野生動物棲息地,每1000畝平原土地就要建一個“本杰明堆”。
乍一看,大多數(shù)人都不明白,“本杰明堆”只是一堆爛木頭?具體做法是:在林地挖一個1-1.5米深的土坑,然后把石頭、樹枝、樹葉堆在一起,用土拌上本地植物種子。一般情況下,“benjas樁”的地面高度在1米至2米之間,周圍會種植玫瑰等多刺植物作為天然防護屏障。
這很簡單,但對野生動物來說意義重大。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本杰明石堆”中心的土壤可以讓當?shù)刂参镒聣殉砷L,而外部干燥的樹枝和石頭不僅可以讓野生小動物在下面筑巢,還能保護植物的根系不被吃掉。這樣,便可以不斷地為食草動物提供新鮮的食物,吸引動物在森林中定居。下面的土坑“上寬下窄”,有一定的坡度。冬季葉片發(fā)酵時,不同深度的土壤溫度不同。越冬昆蟲可以選擇最適合自身溫度需要的土壤空間。青蛙的幼蟲也能在里面安全地生存。除“本界石堆”外,近年來,本市在造林綠化過程中,還注重種植食源植物和蜜源植物,適度離野,結合雨洪調蓄,建設小微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水源和庇護所,促進區(qū)域生物多樣性的恢復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