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旅游:使得鄉村振興火起來了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百窟風景區前,一群"候鳥"隨著音樂翩翩起舞,"這里生態環境好,非常適合健康。"我們每天早上都來練習,享受身心。"這位來自山東青島的76歲的學生對全班說。
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和"中國長壽之鄉",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生態環境,每年吸引10萬多只"候鳥"。近年來,巴馬堅持把旅游轉型升級與扶貧、農村振興同步推進,依托資源優勢,通過"三變"激活農村振興的"細胞",讓廣大群眾分享旅游發展的"紅利"。
將"輸血"改為"血液學
退休多年的李漢松是班平林的一員,九六年巴馬縣旅游局成立,李漢松當上了負責人。但是我們覺得觀光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辦法。李漢松認為,要使巴馬旅游業有活力,就必須注入"文化元素"。
2009年,經濟人鄧永康在巴馬縣平林村修建了仁壽山風景區,以"人人壽"為主題,專門介紹巴馬長壽健康文化和少數民族習俗。鄧洪云也住在平林村,他從廣東回家,開了一家有自己建筑的農場旅館。鄧洪云說:"酒店住宿加上餐館年收入超過6萬元,而且還可以照顧家庭,這比外出工作要好。"如今,敢于依靠"衛仁壽"品牌,創辦"仁壽鄉宅"農場酒店,每戶年收入近3萬元。
2005年,嘉川鎮博納屯人均純收入不足1500元,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0元,全鎮62戶人家都吃了"旅游食品"。"博納屯革新黨的建設,促進旅游業脫貧,成為廣西農業旅游的示范點,廣西休閑農業的十大名村"有中國特色的鄉村",在全縣28個村普及,使5784戶貧困家庭脫貧。
巴馬依靠豐富的旅游資源,通過"旅游+健康"、"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扶貧",從單一的循環模式向開放的"旅游+"轉變,實現景區、旅游線路、旅游商品、旅游就業+農業扶貧的維護,把"輸血扶貧"轉變為"造血扶貧",群眾有充分的發展后勁。
讓名聲"收集"財富
特殊的自然條件為巴馬創造了優越的健康環境。巴馬縣依托這些自然資源推動全球旅游業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從事醫療保健,巴馬為整個地區旅游業的轉型開辟了一條新路。
2016年2月,巴馬入選“中國國際健康旅游目的地”和首批“國家全球旅游示范區”。2019年11月,廣西將加快構建“三區兩帶一中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將原“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區”升級為“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游度假區”,奧巴馬將進入戰略機遇期。
近年來,巴馬州已連續舉辦三屆“巴馬論壇”,完成了9個鄉村旅游區的規劃和評估。巴馬長壽健康國際旅游區三年行動計劃中的8個旅游項目已經完成。深圳1979國際頤和健康城、申鵬集團健康綜合體項目、慈福湖寄宿社區等八大旅游項目正在加快推進。僅2020年,巴馬州就投資3億元建設旅游項目。
“為打造全球旅游的標準要求,我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國際性的養生勝地,堅持以一流的資源打造一流的產品,以一流的服務帶來一流的人氣,用一流的配套設施吸引一流的投資,把巴馬的名聲變成人氣和財富?!卑婉R縣縣長蘭海洲說。
養生旅游即將問世。巴馬圍繞“巴馬國際長壽養生旅游度假區”三大定位,大力推進“全球旅游+養生”工作,廣西黨委、政府授予的“廣西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和“深圳巴馬大健康合作特別試驗區”。
巴馬縣委常委葉柳巖說:“要努力推動巴馬旅游由單一景區向綜合性健康旅游轉變,把巴馬建設成為文化特色鮮明、健康氛圍濃厚的國際性、綜合性、全天候首選旅游目的地。”黨委常委、宣傳部長、副縣長說。今天,巴馬成立了“長壽巴馬”品牌運營公司,登記“長壽巴馬”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商標,成為中國第一個登記各類縣級公共品牌的商標;廣西第一個資金鎮和數字鎮落戶巴馬,奠定了基礎。大健康產業的孵化和加速落地;2021年1月,巴馬某酒店將成為廣西職工療養基地的品牌,健康旅游產業蓄勢待發。
2020年12月,巴馬在文化和旅游部批準的“2020年中國旅游業影響力排行榜”中獲得“2020年中國健康旅游目的地”稱號。
“目前,聯合國世界衛生論壇和全球水論壇將在巴馬舉行。這兩會將直接推動巴馬州健康產業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大批水產養殖企業計劃落戶巴馬。巴馬醫療旅游的發展值得期待?!焙映厥惺虚L、巴馬縣委書記王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