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羅山,可以媲美武夷桃源
溫州生態公園大羅山"被譽為"世界第26福星"??吹搅诵蹅サ凝埣?;追擊朱自清所寫的美玉灘;同時也迷上了姚熹的水和石頭的色彩。溫州的"綠芯"因其"山水相連,山海交融"的特色魅力而被稱為溫州的"綠色核心"。沒有必要說山景迷人。這里的每個景點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和魅力,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
溫州生態公園的大羅山有許多著名的寺廟,有豐富的佛教文化。仙巖寺、天祝寺、實際寺、云頂寺、龍勝寺、寶巖寺、象山寺等36座安塘寺、72座寺院遠近聞名,曾被譽為"大陸山佛國",歷來留下了許多名人的旅游詩,成為大洛山的人類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天祝寺、千源寺、撫生寺、國安寺和安仁寺,它們位于大洛山東麓十多公里處。大洛山的寺院聚集在一起,其中建于金代的天祝寺是浙南較為古老的寺院之一,建于唐振元至元朝之間。
風光宜人的天柱景區位于大羅山東麓,地處甌江口南岸,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花崗巖地貌形成了多樣的山體巖石造型,以山峰、飛瀑、碧水、寺院為特色景觀,構成了天柱景區獨特的自然美景。天柱景區內林幽疊翠,潭碧瀑飛,巖奇洞怪。經過歲月風雨洗禮的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和朱自清先生筆下的"綠"相比,這里的山水有過之無不及。人文景觀俯拾即是,以"峰奇、石怪、瀑飛、水碧、廟古"等人文景觀見勝,以榮陽園、觀海坪、天柱寺、盤古湖、五折瀑、天柱峰、美人峰、白水水庫、天河水庫等主要景點為名。這些景點相得益彰,交映生輝,形成一派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的自然環境。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在他的《石室山》里寫下:"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冠林取,飛泉發山椒。"贊美了千年前這里的勝景,其絢爛壯麗的文化卷軸鋪展開獨一無二的風情面貌。
因有晉代的古剎天柱寺而聞名。天柱寺古稱瀑泉寺,是大羅山西麓的仙巖寺的五大寺院之一。天柱寺占地面積三千平方米,分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等建筑。此處山環水抱,茂林修竹,小溪潺潺,清泉汩汩。天柱寺后聳立觀音、彌勒、天柱三座山峰,它們與天柱寺成相擁之勢,其中以天柱峰為最。仙人影、老鷹巖、扳嶂巖、兜率庵以及寺右的西潭、五折瀑、牛龜巖、關爺刀等傳統佳景,游人至此,流連忘返。寺前西漈潭與冷水泉的流水,出天南谷,匯集到盤谷湖即天柱水庫,建于上世紀50年代,湖中有龍珠亭,憑欄賞景,五折瀑飛流直下,氣勢非凡,瀑下有潭,其水晶瑩剔透,又名龍潭。"永嘉四靈"之一的南宋詩人趙師秀也對天柱寺情有獨鐘,所作的《冷泉夜坐》:眾培碧沉沉,前峰月正臨。樓鐘晴聽響,池水夜觀深。清凈非人世,虛空見佛心。卻尋來處宿,風起長松林。意思是冷水泉旁眾境翠,彌勒峰前月照明;佛地焚鐘見清靜,夜深更坐似歸宿。頗具禪趣的詩意。
據說,天祝盛景可以與武夷桃園相提并論。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就迷上了它,留下了無數美妙的詩篇,成為一種與山川和諧相處的人文景觀。"詩的創作是因為山水的靈性,山水因詩歌的傳播而增強。"溫州是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特別是南北朝至詩歌發展一千多年來,許多著名學者和名著都受到了世界各國的贊譽。天祝寺風景區自然風光秀麗,處處留下了祖先的鄉土情懷。詩歌已成為民族中心城市成都的重要文化內涵和城市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