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掌上職場APP,一步實現科技自由
近日,銀保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多次提及“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在一定程度上考驗著保險行業的科技能力,同時也預示科技賦能保險數字化將是大勢所趨。
定制化保險需要科技加持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目前已經能夠實現根據消費者個體需求定制個性化的保險產品。近年來,保險公司紛紛根據數據反饋在保險產品定制上下功夫,滿足用戶多樣化保險需求。
此次《指導意見》多次提及“定制化”。如,積極開發可支持長期化、年金化、定制化領取的保險產品和服務,有效滿足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參加人員和其他金融產品消費者的養老金領取需求;“加大特定人群保障力度”中明確,與平臺企業加強溝通,通過定制化服務,滿足不同企業多元化需求。
微易保險師副總裁、“掌上職場APP”首席科學家劉建生表示:目前不同客戶所尋求的差異化產品方案,普遍存在個性化高、定制程度強、上線時間要求緊、渠道范圍寬等特點,這種新產品對IT的架構、組織、交付時效、產品質量等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劉建生介紹,近年來,微易保險師持續在科技賦能方向上發力。2020年疫情期間,微易保險師通過定制的保險產品,為浙江省高速交警送去了一份疫情期間的保障,保額高達15億7000萬。該產品從開始構思明確方向到交付,僅僅只用了一周時間,展示了微易保險師強大的行動力和扎實的行業基礎。
“定制化保險產品基于用戶畫像,基礎是數據,包括用戶數據、健康數據、保險數據、醫療數據、醫藥數據等,然后才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對這些多維度的數據進行分析,精準地找到用戶需求,反饋給保險公司。” 劉建生指出,“定制化保險產品不僅對科技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保險的專業能力也必須具備,比如保險精算的能力,在定制保險產品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用戶需求,更要考慮這款產品的可持續性。”
線上定制化保險漸成趨勢
“過去我們用同質化的產品去篩選用戶,未來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配置和選擇不同的保險產品。” 這很大概率是未來保險發展方向。
《指導意見》在加快數字化轉型中提出,要加大信息科技投入,通過科技賦能,降低產品成本、創新供給渠道、拓展服務深度,增強產品的可獲得性和便捷性,努力實現定價科字、投保便利、理賠及時,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保險需求;加快發展互聯網保險,豐富數據信息來源,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配套開發適應各類場景的人身保險產品,真正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發展;加大科技引領作用,提高線上全流程服務能力,與線下服務有機融合。
2020年5月,銀保監會財險部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于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其他領域線上化水平顯著提高。鼓勵具備條件的公司探索保險服務全流程線上化。
一年之內,監管對于財產險人身險都提出了加強線上化服務能力的要求。
劉建生認為,線上定制化保險是趨勢。從社會的發展階段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促使人們的生活逐漸線上化,疫情客觀上加速了線上化的進程,對保險亦是如此。客戶已經逐漸習慣對保險的咨詢、購買,服務等線上化。
劉建生表示,隨著保險主要消費群體從70、80后過渡到80、90、甚至00后,線上消費已經逐漸成為各行各業未來的趨勢,保險也不例外。與此同時,代理人需要去適應他們所適應的接受訊息、選擇、以及消費的方式,同時,需要提升代理人的專業能力與專業度,以更加優質的服務加持行業形象。
選擇“掌上職場APP”,一步實現科技自由
保險產品定制化對保險科技提出了要求,同時也為保險科技帶來了發展契機,從一年期的百萬醫療險,到城市定制化惠民保險,都對保險行業的科技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機構對于數據的缺失,代理人的管理,客戶的運營始終停留在懸而未決的狀態,而這正是保險科技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掌上職場APP”的橫空出世,對行業多年痛點正面出擊,經過四個多月的試行合作,百分之百的反饋均能夠有效的幫助機構實現降本增效,提升自身價值。
“保險行業未來的線上化程度一定會越來越高,隨著保險產品開發、銷售、核保、投保、理賠等環節都逐漸向著線上轉型,互聯網平臺能夠擁有更加豐富的數據,實現厚積薄發的發展過程,服務于加速保險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定制化,解決行業最深沉的痛點,完成全產業鏈的完美閉環。” 劉建生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