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成效顯著 創新案例不斷涌現
一、形成一批制度創新案例,開放貢獻度不斷提升
全國復制推廣:
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模式創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區塊鏈數據資產保管箱、“五項結合”為知識產權上保險等10個典型案例被27個部委認可向全國復制推廣,達到過去5年綜合試點期間國家復制推廣案例數的40%
全市復制推廣:
網聯云控式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發展服務模式、“4+”全流程“雙創”服務體系、中醫藥健康養生國際綜合服務新模式等24個在部分區域探索創新的典型案例
二、實施一批先行先試政策,開放引領度顯著增強
科技創新:公司型創投企業所得稅優惠、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重點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報備即批準”、知識產權保險試點......
數字經濟: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訪問國際學術網站試點、數字人民幣冬奧全場景試點......
融資便利化: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
國際消費中心: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免稅、保稅、跨境電商政策相銜接”線上線下一體化模式......
一年來,34項全國首創性、首批性政策落地,進一步筑牢“兩區”在全國的開放引領優勢
三、落地一批標志性項目,市場活躍度不斷攀升
“產業開放+園區開放”協同外溢效應持續釋放,49項全國、本市首創性、標志性項目落地
科技信息領域:
SMC中國區總部、賽諾根亞太總部、施耐德研發中心、蘋果廣告、華為中國區總部落地
金融領域:
“兩區”啟動以來,共落地國內外金融機構68家
全國唯一承擔跨境金融網絡與信息服務職能的金融網關公司、全國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外資全資控股持牌支付機構、人民幣國際投貸基金、銀河資產管理公司、安聯保險、第三支柱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等突破性項目相繼落地
教育醫療領域:
19所國際學校開工建設,德勤(中國)大學落地
建設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首個免疫細胞治療工程研究中心、呼吸診療裝備工程中心、細胞醫藥產業化基地,設立全市首家互聯網醫院
通過“兩區”建設引領,今年1-7月,全市新設外資企業1803戶,同比增長74.20%,增速遠超全國、上海新設外資企業增幅(分別為53.55%、38.96%)。自貿試驗區以千分之七的面積貢獻了全市近三成的外資企業增量
四、搭建一批重點平臺,要素集聚度不斷增強
科技創新:
成立金磚國家疫苗研發中國中心,推進五國疫苗聯合研發和試驗、合作建廠、授權生產、標準互認
落地北京首個面向全球的新一代原創新藥發現平臺
服務業開放:
落地國家金融標準化研究院、國家金融科技認證中心等國家級金融基礎設施
成立北京金融法院
打造全國首個基于互聯網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平臺——京津冀征信鏈
數字經濟:
打造全球首個網聯云控式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
成立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上線北京數據交易系統,組建北京國際數據交易聯盟,打造數據跨境交易樞紐......
“兩區”建設以來,累計建成38個功能性、服務型平臺
五、形成一批體制機制創新,企業滿意度明顯改善
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建立健全北京“雙樞紐”建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協調解決發展中的有關重大事項
·建立“區域評估+標準地+承諾制+政府配套”全流程工作機制,項目審批流程由“先批后建”轉為“先建后驗”
人才流動更加便利:
·率先落地證券業、期貨業國際執業資格認可機制,向境外人員開放首批35項職業資格考試,近100名港澳臺和外籍人員參與考試,爭取國家移民局支持北京10項外籍人才出入境新政,首創單位薦才、以才薦才機制,實施外國人工作許可、工作居留許可“兩證聯辦”,辦理時限縮短1/3,辦理次數減少1/2
·簡化特殊人才(畢業生)引進流程機制,推動引進畢業生線上辦理業務便利化,啟用電子印章、壓縮審批時限,做到服務對象不用跑、不用等
服務保障更加有力:
推出知識產權糾紛“源頭回溯”溯源治理機制、金融糾紛 “一站式、一體化、全鏈條”多元化解機制、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京津冀“區域通辦”聯動機制等,高水平開放的制度創新框架正逐步形成
六、打造一批可視化成果,開放顯示度持續增強
“兩區”展示:
落成2000余平的“兩區”展示會客廳
依托重點示范園區,推出首鋼園、中國影都等一批“兩區”打卡地
監管服務創新:
落成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兩證聯辦”窗口、城市副中心“兩區”建設一站式服務中心、北京自貿試驗區創新服務中心、CBD招商服務中心、京西國際商事與人才綜合服務港等系列集成式服務載體
落地成果展現:
推出中國(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國際影視攝制服務中心、京津冀首個國際氫能交流中心、中日創新合作示范區展示中心、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專屬倉、航景創新大載荷無人直升機系統展廳等一批直觀易感成果
七、配套一批支持文件,開放支撐度更加堅實
各級各部門出臺“兩區”支持和配套文件90個
·財政部等19部委出臺政策文件16個,確保14項國家事權政策快速落地;
·市委組織部等31個市級部門出臺文件67個,覆蓋科技創新、數字經濟、人才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等9個方面;
·七個自貿組團均出臺產業促進政策。
·自貿試驗區立法已形成草案征求意見稿,同步籌備制定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決定
系列文件出臺,有力保障“兩區”政策落地并有效引導社會預期
八、儲備一批制度謀劃,改革集成度持續拓展
聚焦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綠色金融四大領域探索全產業鏈開放,圍繞人才、知識產權兩大要素深化全環節改革,聚焦綜保區、中德中日國際產業園打造國際化環境,推動自貿組團、功能園區等重點園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謀劃商務服務業支持企業“走出去”,圍繞上述方面已逐一形成方案,探索系統集成性改革路徑。
對標RCEP、中歐投資協定、CPTPP制度規則,梳理48項本市和中央事權先行先試政策清單;圍繞海南自貿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地的最新政策開展研究,梳理形成政策儲備庫,已納入儲備政策70余項;圍繞市領導專題調研和走訪座談,建立企業訴求庫,已納入政策訴求100多項,為形成新一輪政策創新清單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