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觀點精彩回顧,科理第三屆DFMA降本設計峰會圓滿收官!
12月10日上午,科理咨詢攜多名業內專家,舉辦了主題為“成本體系推動產品領導力”的線上DFMA峰會。會議峰會圍繞創新、成本兩個方面進行降本探討,幫助企業在后疫情時代中實現真正的降本突破。會議當天,比亞迪、惠而浦、一汽、北汽、東風、格力、中鐵、海爾、創維、中興、華為、美的、蘇泊爾、邁瑞、博澤、廣西柳工、玉柴、富士康、中國重燃、烽火、五征、海科化工等四百多家企業參與在線觀看,并對此次會議給與了高度好評和支持,話不多說,讓我們共同回顧本次峰會的精彩呈現吧!
01 Nick:北美市場降本需求戰略分析與展望
面向制造及裝配的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簡稱DFMA?,在70年代后期DFMA方法和數據庫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開發,并且DFMA? 創始人因其對制造業的杰出貢獻,于1991年贏得布什總統頒發的美國國家技術獎章。獎勵他們在面向制造及裝配的設計上提出的理念、方法論及商業化應用,并幫助美國主要制造商顯著降低了產品成本,改善了產品質量,以及提升競爭力。
為了更好的地推廣DFMA方法論和數據庫,BDI公司通過市場調查和需求分析方法,收集到了一些客戶對DFMA軟件的要求,靈活性、透明度、數據促進供應商討論、用戶定制(企業級)、開放式數據庫,便于訪問和定制、差距分析(通過成本分析而非價格分析進行)六條是占比最多的,其中靈活定制是客戶最看重的需求。
同時Nick Dewhurst先生針對上述六條要求進行一一分析,讓大家能夠更加明確DFMA軟件目前的應用內容,由于客戶對靈活性及透明度有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企業級別希望能夠面向更多人開放數據庫,在企業內部能夠去自定義、共享這樣的數據,BDI針對DFMA軟件開放了很多相關的數據,為客戶與供應商進行成本談判提供數據依據,幫助客戶節省更多的成本。
02 Oleg: TRIZ在降本設計方面的應用
TRIZ起源于1946年,由阿奇舒勒先生發起,是一種基于從大量專利中分析提煉得到發明中的通用規律,用來指導我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論,對于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改進研發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次分享由TRIZ國際協會主席Oleg Feygenson先生進行講解,通過TRZI的發展路徑和定義闡述該方法論的本質,同時結合冰箱、摩托車、一次性牙刷、牙膏等實際案例,分析TRIZ在降本方面的應用情況,幫助大家更加明確TRIZ方法的核心要義,讓大家明確TRIZ更多的用途包括TRIZ可以為執行不同類型的項目提供路線圖和工具,也包括技術路線圖/景觀設計、新產品開發(NPD)、產品和工藝改進、鄰近市場識別、技術預測、降低成本、失敗預期、知識產權戰略發展、包括專利規避等方面的應用。
03 張凱:可專利性降本設計
此次分享由金風科技的技術創新設計方法論實戰專家從成本角度,分析可專利性降本設計,首先通過成本周期的分析,探討技術層面的降本,以TRIZ方法為依托,探討如何進行降本。從降本思路出發,識別產品創新思路是否為能夠降本,通過降本方對象、開發降本方案、產品屬性等深層次分析,結合可專利性內容,識別降本新思路,如裁剪問題、特征轉移問題、技術進化問題與專利規避問題;使產品潛在屬性增加,識別產品潛在需求,聚焦產品成本在實現未得到滿足的市場需求,降低在顧客價值的次要參數上的支出,從而解決降本過程中的矛盾問題,提高方案的可專利性。
04 王皓:成本工程探索與實踐
此次分享由比亞迪成本工程研究院王皓以成本工程角度,分析產品提升競爭力的過程。以乘用車成本工程部為切入點,分析乘用車在技術創新的加持下銷售不斷攀升的核心因素,以產品核心競爭力為基礎,以價值為導向的成本建設,旨在提供高價值、強競爭力的產品。通過展示成本工程的發展路徑、階段、規劃、體系等內容,闡述成本工程所倡導的發展理念——基于成本,結合成本過程的各項階段,融入DFMA軟件、數據庫和成本模型等動作,進一步深度對成本的管控工作,進而將價值分析作為成本工程的“肥料”,以全面對標、DFMA方法論、VEVA三個模塊為支撐,幫助產品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充分詮釋成本工程對企業產品價值和競爭力的影響。
05 劉樹廣:復雜性分析
“把產品設計得復雜,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把產品設計得簡單,是一件復雜的事情”。產品復雜性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經常遇到的攔路虎,因為復雜性會影響企業的創新發展,侵蝕企業利潤,因此企業做好復雜性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此次劉老師以諾基亞和蘋果這兩大手機制造商為案例,分析復雜性管理的重要性,從DFM零部件分析、DFA系統分解、DSM通用率三個維度進行產品分析,幫助企業明確復雜性管理在組織結構中的實際情況。
復雜性管理可以從產品源頭開始,實現降低產品整體復雜性,提高通用率,提高平臺效率,從產品戰略高度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要注意的是復雜性分析不僅僅是單品降本!同時,通過惠而浦、福特、樂高、邁巴赫四個案例,深層次剖析復雜性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及效益變化,再次突出復雜性管理對目前企業的必要性。
06 江先偉:以數據為依托尋求最大化降本空間
“采購節約的每一分錢,都是公司的凈利潤!”很多朋友容易將采購管理誤認為是供應鏈管理,其實供應鏈管理涉及到產品,從研發到生產交付的整個價值鏈環節,采購只是供應鏈管理中的一個環節。雖然采購降本的力度比不上設計降本,但是采購降本可以被更快的地落地,給企業帶來的收益更加的直接,因此通過采購進行降本工作,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可行的方法。采購降本可以分為交易型和戰略型兩類,交易型是以壓榨供應商為手段,不清楚供應商利潤而盲目讓其降價,容易影響產品質量和交付,而戰略型則是從大局入手,在保證供應商合理利潤的前提下,協同供應商降本。不管是交易還是戰略型,成本都是采購的基礎,因此成本核算的定義、最佳實踐、成本模型搭建的必備因素以及相關支持工作,DFMA軟件都是進行采購降本工作的前提!
最后江老師以一個客戶案例為代表,啟發企業在保證供應商不斷供的前提下實現協同降本,要注意,用數據說話,讓供應商無話可說,并且采購不僅僅要關注在供應商提出的漲價的點上,應該要發散到整個業務面,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
07 朱踐知:成本體系推動產品領導力
以兩個成本案例為切入點,重點闡述管理成本,企業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首先是誰說了算?產品成本的目標確定,以及在整個開發過程的變動決策,究竟由誰來決?
大產品經理負責產品整體利潤實現,做全流程成本相關決策和風險管理。
其次是誰來推動?產品成本跟企業的多個部門都有關系,也不是任何一個傳統部門可以單獨決定的,到底應該是由什么樣的部門來做體系化推動?
成本工程部 – 負責推動DFX相關工作,核算全流程成本,持續提供對標及成本數據幫助研發、制造、采購落實目標成本;平臺和產業線都要設立。
第三是怎么算?具體產品的成本怎樣才可以算準?產品開發全流程成本又應該怎么算?供應商的成本怎樣才能算清楚?
產品全流程成本--產品成本優化決策基于全流程成本而不只是材料或者制造。建立全流程成本模型;ABC作業成本法 – 對材料成本以外的制造、采購、管理成本準確計算在產品上的攤銷,合理評估DFX收益;不良質量成本(COPQ)- 計算質量問題/風險的成本,參與成本決策的ROI核算;價值分析VA – 結合產品功能分析合理評估產品上的成本分配。
最后是怎么做?產品成本問題似乎千頭萬緒,究竟應從哪里入手,又怎樣保持工作的高效和可持續性?
流程建設 – 據產品立項 + 目標成本管控 + 設計選型 + DFX評審 + 持續改善;產品復雜性分析優化 – 重點問題識別 – 系列產品分析及對標 – 平臺整合 – 產品樣板打造 – 逐步復制推廣;對標中心建設 – 明確定位,規劃對標任務,建立管理流程。
此次峰會共話行業發展,亮點十足,意義非凡,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盛宴。未來,科理咨詢將持續推出更多優質產品與服務,請關注科理咨詢微信公眾號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