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求助,過年回家在哪兒租女友靠譜?
不到一個月,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便要來臨了,但隨之而來的,是年輕人聞之色變的“催婚”。
不僅父母催,親朋好友催,鄰居也是這個行列的有力助手。平常見不到也就罷了,春節這個團圓大節日,走親訪友必不可少,讓年輕人避無可避、躲無可躲。不僅中國大齡青年備受“逼婚”折磨,在家庭觀念及其接近的韓國、日本,同類型現象也不斷上演。
有年輕人不禁問,就沒有人能治治催婚的父母和親戚嗎?
風從耳邊過,我巍然不動
20歲開始,朋友小王現在35歲,父母催了整整15年,但小王一直采用充耳不聞的戰略:“我自巍然不動,任爾東西南北風。”從“恨鐵不成鋼”到“含沙射影”,再到“視而不見”,他父母也經歷了一段“催婚”成長階段。
“就算現在我說我要結婚,我父母也提不起興趣了。”小王攤手,表示對這個結果很滿意。父母的妥協,也何嘗不是一種辦法。
我旅游過年三年,父母怕了
95后女孩影子應對父母催婚,也有自己的“絕招”:“看不見不就不會念叨了?”大前年在東北看雪,前年在海南看海,去年在西藏洗滌靈魂,今年呢?
“今年還沒定,因為我爸媽好像不敢催了,疫情這么久,想回家陪他們過個年。”不出意外,今年,他們家經過三年的“變革”,終于能過個安靜年。
年年租女友,我爸媽都覺得我渣
租對象過年也變成了一種過年“新時尚”,單身男女為應付父母的“催婚”,互幫互助,為家里的安定和諧做出了積極貢獻。河北男孩小李就是其中一員,他“租女友”四年了。
“剛開始談租對象還不太好意思,現在已經駕輕就熟了。”小李的“女朋友”要么通過熟人介紹,一拍即合;要么就在某平臺掛單,等待有意向人選主動聯系。
因為每年人選不固定,小李爸媽明里暗里說了好幾次:兒子每年換一個,好像有點太多了。好在,今年不用換了,小李的女朋友終于“穩定”下來了,是之前“合作”的第一個女友。
網友:哪里可以租對象
有網友對租對象這一方式很是心動,但現在網上平臺消息紛雜,安全得不到保障。四川時時幫忙信息技術公司推出的“幫忙APP”,讓年輕人互幫互助,有求助需求的個人只需發布任務,3km內即刻響應,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