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汽車加速新能源在歐洲的突破
疫情得到控制,汽車工業全面恢復生產,中國汽車制造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大約7000輛由中國工廠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將于10月底離開上海,在一個月內抵達比利時的澤布魯日港,出售到德國、法國、意大利和其他國家。此時距第一批型號3交付中國制造僅10個月,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建成不到兩年后。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部主任宋剛說:"上海工廠的產能上升之后,我們就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把我們的高品質產品帶給歐洲客戶。"這是我們對歐洲出口的第一次考驗,為我們未來的出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祥告訴記者,特斯拉目前有兩家汽車超級工廠,分別位于舊金山的弗里蒙特超級工廠(SanFranciscofremontSuperFactory)和中國上海的超級工廠上海。由于良好的流行病控制,中國工廠的生產能力迅速恢復,而且由于采用了中國供應鏈,在保證質量的同時,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對特斯拉來說,中國制造是對美國工廠產能的補充,而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公司來說,歐洲市場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根據聯合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313000輛,同比下降44.0%,而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2%,達到403000輛。歐洲很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上汽國際副總經理趙愛民表示,歐洲約有1700萬輛乘用車,市場規模巨大。未來,歐洲市場將是上汽集團的戰略重點。據了解,今年10月,上汽宣布在歐洲首次推出自己的航線。上汽最大的客輪"安吉·菲尼克斯號"向歐洲運送了近1800輛MG新能源汽車。
這條路不僅為上汽服務,也為自己的品牌服務。"趙愛民說。
蔡斯銷售公司海外業務總經理楊指出,在燃料汽車領域,中國汽車品牌與歐洲傳統品牌相去甚遠,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幫助下,它們通過產品差異、渠道差異、業務差異和價格差異,在歐洲市場有很好的立足點。
愛知自今年恢復生產以來,已向歐盟出口了700輛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最大的向歐盟出口智能電動汽車的公司。愛知汽車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傅強承認,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藍海。"最初的設想是,愛知汽車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將超過40%。"目前,歐洲市場為我們提供了利潤率,這可能是理想的選擇。比在家里大。
傅強說,參與國際競爭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事實上,強勁的供應鏈促使越來越多的海外企業將中國視為電動汽車的出口中心。寶馬(BMW)、雷諾(Renault)、戴姆勒(Daimler)等許多汽車制造商已在中國設立了新的能源汽車制造商。
工業和信息技術部副部長鑫說,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工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他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工業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工業生態系統逐步建立,支撐環境不斷改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