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公司能否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中站穩腳跟?
特斯拉在中國生產的三輛車出口到歐洲,首批7000輛汽車在海外市場引起廣泛關注。過去,中國被視為世界工廠,但它并不是汽車的大出口國。當特斯拉宣布將向十幾個歐洲國家出口中國制造的車型時,有人認為,中國現在希望使用電動汽車來改變這種狀況。與內燃機時代不同,中國在電動汽車出口市場上真正有機會成為重量級人物。
除了特斯拉之外,寶馬還宣布,在全球銷售的iX3電動運動型多功能車將由寶馬(BMW)生產,該公司與中國合作伙伴成立合資企業,沃爾沃在美國銷售的部分車型也將來自中國工廠。外國品牌向世界出口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中國制造"已經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與此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中國在供應鏈成熟度方面逐漸與全球主流市場相當。
過去,當傳統燃料汽車成為主流時,中國汽車公司在國際市場上扮演了"追隨者"的角色。隨著電氣化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中國不再只是在全球汽車工業中扮演"制造基地"的角色,而是在幕后走向舞臺,在同一舞臺上與全球汽車公司競爭。
汽車電氣化、智能化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追趕、超越和領先的歷史機遇。它將改變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形式,產業鏈和供應鏈將為汽車產業帶來更廣闊、更豐富的發展空間。國家發改委工業發展部機械部主任吳煒在2020年中國汽車供應鏈會議上發言。
目前,中國汽車企業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表現已顯示出這一趨勢。早些時候,上汽侯爵公布了其在英國的銷售數據。由于當地政府增加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Mg本月向英國出口了3000多輛汽車。然而,愛知和肖鵬,這兩個制造汽車的新力量,最近已經開始向歐洲市場出口。吉利的瑞克在四周年之際公布了其全球戰略,最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開設了第一家離岸體驗店,并發布了一款全球版的Rick01,該產品將同時在中歐市場預售。
歐洲國家增加了對電動汽車的補貼,這確實為中國汽車公司出口電動汽車提供了一個機會。"愛知汽車創始人傅強之前告訴我。在這項政策的推動下,歐洲對電動汽車的需求很大,但當地公司沒有多少電氣化車型儲備,許多公司直到今年年底才下訂單。
歐洲市場的電動汽車供應兩極分化。特斯拉,奧迪等高端車型價格較高;相對便宜的是雷諾ZOE小型車等車型,消費者的選擇非常有限。目前歐洲電動汽車在智能化,尤其是人機交互方面與中國車型還有一定差距。從價格上看,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在價格上填補了入門級與中級市場的空白,相對領先的交互智能化也使得中國電動汽車在市場上具有差異化優勢。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自己的電動車在海外成熟市場成功立足,中國車企往往會忽略運營和售后服務的成本。有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電動車市場的優勢在于本土車企覺醒相對較晚,使得中國企業處于市場領先地位。"。
然而,隨著大眾MEB平臺上電動汽車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傳統汽車公司電氣化進程的加快,中國電動汽車能否在海外市場保持優勢?畢竟,為了讓外部人士更好地與本土企業競爭,領先產品必須保持。